民營經濟是“環境經濟”,市場環境、營商環境的好壞關乎其發展的質量與水平。
4月14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印發《貫徹落實民營企業座談會精神重點舉措清單》(下稱《清單》),提出包括建立健全13項制度法規、部署開展9大行動、實施8項活動、深化4項試點等37條重點舉措,打出破除壁壘、推動公平競爭,強化監管、著力整治亂象,精準幫扶、開展靠前服務三大“組合拳”。此舉為民營經營主體打了一劑市場監管“強心劑”。
深入破除市場準入壁壘和推動公平競爭,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迫切需要。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都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破除壁壘,對不同類型的經濟主體做到一視同仁、公平對待,保障公平競爭的制度環境尤為重要。
根據《清單》,要加強涉企收費政策措施合規審查,制定網絡交易平臺收費行為合規指南,規范平臺收費行為。開展整治涉企亂收費專項行動,聚焦重點領域加強違規收費抽查檢查。
規范涉企收費有助于降低民營企業的運營成本,減輕企業的財務負擔,優化營商環境,解決民營企業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問題,從而讓企業輕裝上陣。
《清單》還提出要縱深推進服務型執法,加快執法規范化標準化建設,科學動態調整市場監管行政違法行為首違不罰、輕微免罰清單。
這種“柔性執法”對于幫助失信主體重塑信用,激發市場活力具有重要作用。當下,兼顧執法力度和溫度的服務型執法深得企業好評。其推動企業信用評價公平統一,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營造信用導向的營商環境,以智慧化手段積極推廣非現場監管,實現了對民營企業“無事不擾”。
促進公平競爭、維護市場秩序、規范監管執法、完善幫扶措施,只有高質量的市場監管,才能切實增強民營企業的發展信心,激發民營經濟生機活力。市場監管部門發揮職能作用,持續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著力提升發展內生動力、有效破除發展的障礙堵點, 有利于提升民營企業的競爭力,實現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大眾報業·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