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山東康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康泰智能,874525.NQ)正式在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公開轉讓,成為煙臺市年內第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截至4月中旬,正在排隊沖刺新三板的山東企業還有兩家,分別為濟南森峰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森峰激光”)和山東百諾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百諾醫藥”)。前者的掛牌申請于今年3月27日獲受理,后者的掛牌申請于今年3月18日獲受理。
有助于提升品牌影響力
公開資料顯示,康泰智能成立于2003年5月,注冊地為煙臺招遠市,實際控制人為康炳元、康正。
從股權結構來看,康炳元直接持有康泰智能35.46%股份,通過煙臺榮康、煙臺匯康間接控制該公司12.38%股份,合計控制該公司47.84%股份。康正直接持有該公司44.76%股份,通過煙臺云康、煙臺泉康間接控制該公司7.41%股份,合計控制該公司52.16%股份。康炳元和康正系父子關系,合計控制該公司100%的股份,系該公司的共同控股股東。
康泰智能專注于按摩椅及其他按摩器具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是國內領先的按摩器具生產廠商之一,自主品牌“榮康”在行業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該公司先后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山東省科技創新獎、山東省制造業單項冠軍、國家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企業等稱號。
公開轉讓說明書披露,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至5月(下稱“報告期”),康泰智能營業收入分別為3.71億元、4.80億元和2.05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590.20萬元、4541.69萬元和2413.10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4697.80萬元、1.18億元、-1535.66萬元。
報告期各期,康泰智能按摩椅收入分別為3.00億元、3.63億元和1.39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80.95%、75.57%和67.72%,報告期內占比持續降低的主要原因是該公司持續研發新品,2023年度開發了按摩床新品,受到市場青睞,收入增長較快,2024年進一步保持了良好的銷售勢頭且推出新品按摩床,使得按摩椅產品占比進一步降低,但按摩椅及其他按摩器具的收入仍是該公司主要收入來源。
2024年11月29日,康泰智能首次披露公開轉讓說明書(申報稿)。今年1月20日,康泰智能更新了審核問詢函回復,就該公司經營業績、采購與付款等6個方面的問題予以解釋說明;2月26日,全國股轉系統發布關于同意康泰智能股票公開轉讓并在全國股轉系統掛牌的函。
“此次登陸新三板將有助于康泰智能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提升品牌影響力,為后續的研發投入、市場拓展以及產業升級等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在當前人們對健康養生愈發重視的大環境下,按摩器具市場前景廣闊,康泰智能有望憑借其自身優勢,在市場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華北地區一家券商的業務經理郝慶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業績均較為亮眼
目前,正排隊沖刺新三板的山東企業還有兩家。
其中,森峰激光成立于2007年5月,注冊資本5700萬元,位于濟南市,專注于激光加工設備研發與智能制造解決方案。該公司核心產品包括激光切割、焊接及熔覆設備,廣泛應用于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航空航天等領域,并逐步拓展至新能源汽車等新興市場。旗下擁有“森峰(SENFENG)”和“鐳鳴”兩大品牌,前者主攻國際市場,后者聚焦國內。
2021年8月,森峰激光進行輔導備案,2022年6月,該公司首次遞交創業板招股說明書等上市申請材料,2023年8月歷經三輪問詢后過會。2025年1月,森峰激光撤回了上市申請,并于兩個月后轉戰新三板。
從業績來看,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該公司營收分別為9.92億元、13.32億元和9.58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3億元、1.10億元和0.78億元,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3.62%、30.29%和31.38%。其中,企業營收主要來自激光加工設備銷售,各報告期均占總營收的80%以上。
3月18日,百諾醫藥披露了公開轉讓說明書。這意味著,“揮別”新三板兩年多的百諾醫藥擬再度申請掛牌新三板。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百諾醫藥曾于2016年3月24日登陸新三板掛牌交易,2022年12月16日摘牌。2022年4月,該公司便接受中金公司上市輔導;2023年6月20日,其首次遞交創業板招股說明書等上市申請材料;2024年9月5日,深交所發布公告,因保薦人中金公司撤回相關申請,深交所決定終止對百諾醫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審核。
申報稿顯示,百諾醫藥自2000年8月成立,注冊地位于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該公司是一家貫穿藥物研發及生產全生命周期的創新型一站式藥物研發成果轉化運營商,主要業務分為三大部分,分別為醫藥研發CRO業務、醫藥生產CMO業務和原料藥生產及銷售業務,其中CRO業務以研發成果轉化模式為主。
財務數據顯示,2022年度、2023年度以及2024年1至9月,百諾醫藥營業收入分別為3.66億元、4.83億元和3.92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274.47萬元、1.35億元和1.01億元,綜合毛利率分別為73.34%、77.60%和76.73%,處于較高水平。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