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一度因流動性風險短暫回調,但國際金價很快就重回強勢,刷新歷史新高,已逼近3300美元/盎司大關。
近日,高盛將2025年底金價目標價從3300美元/盎司大幅提高至3700美元/盎司,到2026年年中將升至4000美元/盎司。更令人咋舌的是,在極端情況下,高盛預測黃金可能觸及4500美元/盎司。這一激進的預測無疑為持續火熱的黃金市場再添一把干柴,也讓市場對黃金未來的走勢充滿了更多遐想。
連創新高
自進入2025年,黃金市場便展現出了強勁的漲勢。在2024年內連續40次刷新歷史紀錄后,2025年金價漲勢更是迅猛。

雖然近期倫敦現貨黃金從3131.15美元/盎司跌至2981.86美元/盎司,3天時間內跌去了149.29美元/盎司,但從2982.89美元/盎司漲至新高3245.26美元/盎司,也僅用了3天,金價在振蕩中走強趨勢不改。
中信建投研報稱,COMEX黃金回踩3000美元整數關口后一騎絕塵,再次刷新歷史價格紀錄,短期主要的價格驅動是濃厚避險需求,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支撐著金價。此外,美聯儲處于降息周期中,長期通脹居高難下,實際利率的下行趨勢為金價注入新的動力。
與此同時,高盛將2025年底金價目標價從3300美元/盎司大幅提高至3700美元/盎司,到2026年年中將升至4000美元/盎司,讓市場對黃金未來的走勢充滿了更多遐想。
在黃金分析師張亞林看來,高盛對金價做出如此大幅度的上調預期,除了經濟環境因素外,央行購金力度超預期成為推動金價上漲的重要引擎之一。
央行購金近年來一直是影響黃金市場的關鍵因素,且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在全球經濟環境充滿了不確定性,貿易摩擦時有發生的背景下,全球多家央行紛紛增加黃金儲備,將黃金視為穩定資產配置、應對貨幣貶值和金融市場不確定性的重要手段。”張亞林表示。
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2024年四季度及全年《全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顯示,2022年至2024年,全球央行購金量連續三年超過1000噸,這一水平遠超2010至2021年年均550噸的平均水平。
世界黃金協會2月份的數據顯示,全球央行黃金儲備增加了24噸。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3月末黃金儲備報7370萬盎司(2292.33噸),較2月末的7361萬盎司(2289.53噸)增加9萬盎司(2.8噸),已經連續5個月購買黃金。
更為驚人的是,高盛報告中還提及了一種極端情況,如果央行需求持續升至110噸/月,黃金ETF持有量大幅反彈,投機性頭寸達到歷史范圍頂部,黃金價格甚至可能觸及4500美元/盎司。
“高盛這一假設性的預測雖然處于極端情況之下,但也從側面反映出當前黃金市場潛在的巨大上漲動力。”張亞林分析。
風險依舊存在
盡管黃金市場目前呈現出一片繁榮的上漲景象,但在急漲的背后其實也蘊藏著諸多風險。

“大家看到的是節節上漲的黃金市場,但我看到的是風險。”資深黃金投資者林衛國表示,已經逐步在減倉。
在林衛國看來,當下黃金價格已經出現了一定的 “泡沫化” 傾向,一旦市場情緒發生逆轉,價格回落,就有可能引發投資者的恐慌性拋售,價格進一步急劇下跌,從而帶來更大的市場波動風險。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上海黃金交易所最近也頻頻發文提示風險,要求各會員單位提高風險防范,合理控制倉位,而且提高了黃金和白銀延期品種的保證金比例。
濟南一家商業銀行的理財經理張寶華也持有同樣的意見,“現在有客戶咨詢投資黃金,我都會提醒他們價格有點高,風險很大。”
張寶華告訴經濟導報記者,近期多只黃金基金因為資金的狂熱追捧引發了高溢價風險。如易方達基金公告稱,旗下黃金主題基金因二級市場價格嚴重偏離凈值,于4月11日停牌一小時,并警示投資者 “盲目追高可能導致重大損失”;嘉實基金亦發布公告,提醒旗下黃金LOF大幅溢價,呼吁投資者理性決策。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多家銀行近期頻繁上調黃金積存門檻。以中國銀行為例,其積存金最小購買金額在1個月內兩度上調,4月2日從700元調至750元,而此前(3月)剛從650元上調至700元。此外,建設銀行、寧波銀行、興業銀行已將門檻調整至800元,光大銀行則直接從700元大幅提高至1000元。
“這一系列現象都表明在黃金投資熱潮之下,投資者需保持理性,警惕市場潛在風險。”張亞林表示。

理性看待短期波動
黃金的長期牛市邏輯依然穩固,但在極端情景下的4500美元/盎司目標需依賴多重風險因素同時發酵,投資者應結合自身風險偏好動態調整策略。高盛的預測反映了黃金在多重風險下的配置價值,但需理性看待短期波動,投資者在關注黃金價格上漲的同時,也需要密切關注全球經濟形勢、貨幣政策動態以及地緣政治局勢的變化,合理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以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