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交出營業收入2157億元、歸母凈利潤114億元的亮眼成績單后,濰柴動力在2025年提出加快推進六大業務轉型,做強做大后市場業務成為其中的重點之一。
“后市場服務領域,我們在行業內是領先的,今年瞄準挑戰百億目標。”濰柴動力后市場業務公司總經理于超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從單一賣配件向賣服務解決方案轉型
年報數據顯示,2024年,濰柴動力銷售各類發動機73.4萬臺。其中,重型卡車發動機國內市占率穩居行業第一;子公司陜重汽全年整車銷量11.8萬輛,同比增長2%;輕卡、工程機械、農業裝備等各主要細分市場市占率穩健提升。
“動力總成、整車整機及關鍵零部件”仍是濰柴動力核心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898億元,占公司總營業收入的42%,毛利率達19.5%,較上年增長1.6個百分點。
在于超看來,濰柴在發動機、重卡等前市場領域的優勢地位,恰恰為公司發展后市場業務提供了空間。
“隨著大客戶或車隊客戶比例增加,規模客戶更關注購、用、養、修等整體解決方案帶來的價值優勢和成本優勢,產業價值鏈向后市場轉移是大勢所趨。”于超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濰柴圍繞用戶周期需求,將產品、服務、技術等優勢資源組合開發形成覆蓋更長價值鏈的TCO產品服務解決方案,作為后市場模式轉型方向,推動濰柴發動機板塊后市場業務由單一賣配件向賣服務解決方案轉型,也就是濰柴W-TCO(全生命周期成本)。
這一轉型也符合行業規律。知名咨詢機構羅蘭貝格副合伙人林運表示,世界一流整車企業在后市場的收入占比在集團業務中可達20%至30%以上,并通過后市場解決方案業務實現客戶全生命周期內的持續營收。而國內頭部整車企業后市場收入平均小于整體收入10%,且營收以配件銷售為主,提升空間巨大。
提供全生命周期、全天候的服務保障
于超在與經濟導報記者的交流中表示,目前商用車用戶在售后過程中面臨著產品品質識別難度大、成本波動大、服務質量差異大、服務效率保障差等痛點問題。
“市場上產品品牌眾多,品質良莠不齊,客戶缺乏專業知識和檢測手段,難以準確判斷各類配件的質量優劣;維修保養、服務等價格波動較大,修理廠、服務網點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都會影響服務質量和客戶成本。”于超介紹說,尤其在車輛出現故障時,服務響應時間或配件供應不足,導致車輛維修時間增加,會嚴重影響客戶運營效率,畢竟商用車是用來賺錢的。
針對行業痛點,濰柴經過數十年發展,構建了全國最優的服務網絡,擁有5000余家服務站、最大的商用車服務呼叫平臺,充分保證服務響應速度;一體化智慧倉儲管理平臺提供全系列配件、整機保障;同時通過“多維精英”計劃,培養了大批服務精英。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今年2月25日,濰柴正式成立W-TCO俱樂部。對于終端客戶,購買濰柴的W-TCO托管服務產品,可實現發動機輕松托管;專業服務團隊全天候零間隔響應、高效服務,保障出勤率;提供合理的維修方案和預算成本,減少客戶成本支出。
據介紹,濰柴W-TCO維保、配件套餐也通過統一定價、客戶鎖定等方式,提高客戶包外回頭率,進一步增強客戶黏性。
而在數字化、智能化日益普及的當下,濰柴也在全面完善服務云系統,線上化率達95%以上,并通過運營駕駛艙動態監控、精準分析,實現零部件與整機精準投放,保障服務時效。其最新發布的“濰柴同行”App,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最優的發動機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通過智養車、智管理等模塊功能,減少養車、車輛管理等成本。
在業內人士看來,濰柴W-TCO服務解決方案,有助于延長產品服務鏈條,有效提高客戶滿意度和服務商盈利水平,同時也將持續助力濰柴后市場業務轉型,打造業務增長新引擎。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段海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