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沖擊我國出口貿易之際,國內多家電商平臺、商超宣布出手幫助外貿企業,為超過2萬億元的外貿產能尋找新出口,搶灘“出口轉內銷”。京東推出2000億元扶持計劃之后,美團、東方甄選、百度、蘇寧也相繼加入,“最快1分鐘開店”。
近年來,我國積極構建多元化市場,深化與各方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這不僅賦能外貿發展,也增強了國內制造業的韌性。中國內需市場廣闊,是外貿企業重要的大后方。商務部在近期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已明確表示,將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幫助外貿企業拓寬內銷渠道。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強調,中國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將成為外貿企業應對外部沖擊的“避風港”。為切實推動外貿企業轉內銷,商務部已組織商協會、大型商超和流通企業進行深入座談,共同研究打通內銷渠道的有效路徑。部分商超企業積極響應,迅速為外貿企業開通“綠色通道”,助力其快速進入國內市場。積極的措施打開了新藍海,讓企業內外貿自由“切換”。

當前,很多“出海”多年的外貿企業都具備優秀的生產能力,產品品質過硬,但出口轉內銷的過程并不簡單,企業要應對品牌打不響、標準難接軌等難題。
為加大力度推進內外貿一體化,山東外貿企業應做到以下幾點擴寬內銷渠道:
第一,積極響應頭部企業號召,跟隨重點商超、電商平臺開辟的“外貿優品”綠色通道,搭建線上線下聯動平臺。此外,還要積極利用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等新興平臺,加快打開銷路,防止低價內卷。
第二,企業要按照同線、同標、同質——“三同”標準來打造內銷產品。所謂“三同”,并不是簡單外貿產品的復制,是內外貿產品在同樣的生產線,按同樣的標準生產、達到同樣的質量。這意味著產品的各項標準不僅要符合國內的銷售要求,還要得到國內消費者的認可,在產品基礎上更要為消費者提供更高質價比的服務,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穩步轉型”和“兩條腿”走路。
第三,要走自主研發的道路,不能停留在“舒適區”。針對國內市場的產品結構和基礎技術,要做攻關研究,盡快加入國內大循環。
除了企業本身,商務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要積極為企業打造一個“出口轉內銷”優質的生態協同環境,助力平臺解決企業產品適配問題,構建自主可控供應鏈體系,讓“出口轉內銷”成為長期戰略。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