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石大勝華(603026.SH)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稱,公司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47億元,同比下降1.56%;歸母凈利潤為1641.96萬元,同比下降12.32%;扣非后歸母凈利潤538.78萬元,同比下降59.29%。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石大勝華歸母凈利潤已連續三年下跌。其中,2024年歸母凈利潤僅相當于2022年的1.84%。此外,石大勝華還存在一定的現金流壓力。
部分產品價格下降
近幾年,石大勝華業績持續下滑。財務數據顯示,2022年和2023年,石大勝華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3.16億元、56.35億元,分別變動17.86%、-32.24%;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89052.70萬元、1872.60萬元,分別變動-24.43%、-97.90%。
年報中,石大勝華提到,雖然新能源汽車鋰電行業持續增長,但碳酸酯行業產能擴張、電解液價格低迷且供應過剩,甲基叔丁基醚行業也面臨盈利收窄情況。而這些因素共同影響了石大勝華營業收入。

從產品結構來看,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自碳酸二甲酯系列產品、甲基叔丁基醚系列產品、其他產品等。報告期內,碳酸二甲酯系列產品實現收入23.51億元,同比下降5.85%;甲基叔丁基醚系列產品實現收入11.99億元,同比下降1.63%;而其他產品系列雖然收入大幅增長206.50%,但毛利率卻為-3.52%。整體來看,公司在部分傳統產品上受到市場競爭沖擊,而新興業務雖有增長,但尚未能完全彌補傳統業務下滑的缺口。
產品收入減少主要和價格有關。根據石大勝華發布的經營數據顯示,2024年碳酸二甲酯系列的平均售價為5524.22元/噸,甲基叔丁基醚的平均售價為5712.90元/噸,分別同比下降8.13%、10.54%。
費用方面,石大勝華成本也有所增加。2024年公司期間費用為4.5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4575.27萬元。其中,銷售費用為8187.03萬元,同比減少5.39%;管理費用為1.28億元,同比減少3.21%;研發費用為2.38億元,同比增長24.07%;財務費用為539.59萬元,同比增長279.35%,主要是貸款利息增加所致。
項目建設取得進展
公開資料顯示,石大勝華成立于2002年,圍繞碳酸酯類產品,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領域,打造立體化完整產業鏈,縱向延伸精細化工品業務,橫向開拓鋰電新材料產品,形成鋰電池溶劑、電解液、高端新材料三大業務板塊。
報告期內,石大勝華經營活動凈現金流持續下降,現金流存在一定壓力。數據顯示,2022年到2024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8.48億元、-4.32億元、-4.48億元。
此外,2022年到2024年,石大勝華應收賬款期末余額分別為8.7億元、6.13億元、13.89億元,2024年末應收賬款余額較2023年末增長126.72%,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56%,應收賬款增速明顯較高。
盡管業績承壓,但石大勝華在2024年也取得了一些積極進展。2024年,石大勝華武漢基地20萬噸電解液及22萬噸鋰電一體化項目一期順利投產,并成功產出合格產品;東營基地電解液產能逐步提升,并且同國內頭部鋰電池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全年出貨量6萬多噸。
此前,石大勝華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與寧德時代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協議約定,自協議生效之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寧德時代向勝華連江采購電解液的需求預計10萬噸。
“對于該協議的營收規模,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10萬噸電解液的市場價值在20億元左右。”有業內人士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此次協議對于上市公司可能產生的經濟效益較為可觀。
對于2025年,石大勝華表示,未來將持續狠抓降本增效,抓住新能源鋰電行業發展機遇,積極向下延伸產業鏈,同時不斷擴大公司在電解液市場的份額,實現公司的戰略轉型。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楊佳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