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證監會一次性對德邦證券、五礦證券、方正證券等6家券商的投行業務開出9張罰單,同時對4家券商的8名直接責任人員及負有管理責任的人員進行處罰,處罰手段包括責令改正、監管談話、出具警示函等行政監管措施。
這一行動釋放出強烈信號,彰顯了監管部門整治券商投行業務亂象、強化市場“看門人”責任的堅定決心。
從此次罰單所揭示的問題來看,涉及范圍之廣令人矚目,幾乎覆蓋了投行業務的全流程。比如,質控制度執行不到位,使得項目質量難以得到有效保障,一些不符合上市標準或存在潛在風險的項目得以蒙混過關;內控流程不規范,導致內部管理混亂,權力制衡機制失效,容易滋生各類違規操作;盡職調查不到位更是對投資者的極大不負責,讓投資者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盲目作出決策,增加了投資風險;收費不規范問題則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破壞了公平競爭的環境。
以華林證券為例,其個別項目盡職調查不充分、質控與內核核查把關不嚴、立項程序不規范等問題,直接反映出公司在投行業務運作中的隨意性和不嚴謹性。相關問題長期存在,不僅損害了券商自身的聲譽和公信力,更對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
此次處罰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這是監管部門對市場亂象的有力回應,通過嚴格執法,向市場傳遞了“零容忍”的明確態度,有助于維護市場秩序,增強投資者信心;另一方面,對違規券商及相關責任人的處罰,也為整個行業敲響了警鐘,促使其他券商加強自我審視,完善內部管理制度,提升業務水平。
在當前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注冊制的全面推行對券商投行業務的專業性和規范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券商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中介機構,肩負著篩選優質企業、保障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的重任。只有切實履行好 “看門人” 職責,才能確保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得以有效發揮,促進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
近年來,監管部門對券商投行內部控制及廉潔從業情況常態化開展現場檢查,壓嚴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從嚴查處投行不規范執業行為,有助于推動券商完善內控體系,提升執業質量,優化投行生態,從源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