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股轉系統官網顯示,3月27日,濟南森峰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森峰激光”)披露了公開轉讓說明書(申報稿),深交所創業板IPO終止兩個月后,森峰激光申請掛牌新三板。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森峰激光于2021年8月進行輔導備案;2022年6月,該公司首次遞交創業板招股說明書等上市申請材料;2025年1月27日,深交所發布公告稱,因該公司和保薦人民生證券撤回相關申請,深交所決定終止對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審核。
業績表現亮眼
申報稿顯示,森峰激光自2007年5月成立,注冊地位于濟南市高新區,現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國家級綠色工廠、工信部服務型制造示范名單以及濟南市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單位。

森峰激光是一家專業從事激光加工設備的研發、制造和為客戶提供激光加工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為激光切割設備、激光焊接設備、激光熔覆設備等激光加工設備,同時包括激光柔性加工生產線、智能鈑金折彎中心、鈑金成形柔性生產線等激光加工智能制造領域的系統解決方案。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建筑橋梁模板、裝配式建筑、特變電輸送鐵塔、煤炭開采及石油化工設備等領域的精密制造,并逐步開始應用于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高端農機等領域。
據了解,森峰激光成功打造出“森峰(SENFENG)”和“鐳鳴”兩大激光加工設備品牌。根據公司的品牌戰略規劃,“森峰(SENFENG)”品牌主要投放國際市場,“鐳鳴”品牌則聚焦國內市場。憑借良好的產品質量、優質完善的售后服務和強大的產品交付能力,該公司在境內外市場已具備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和一定的市場影響力。
從業績上看,森峰激光表現相當亮眼,不僅業績規模較高,而且公司營收、凈利潤近幾年均保持增長態勢。
財務數據顯示,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1至9月(下稱“報告期”),該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9.92億元、13.32億元和9.58億元,歸屬于申請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03億元、1.10億元和7882.86萬元。
分產品來看,森峰激光主要產品類別包括激光加工設備、智能制造生產線、激光熔覆服務等。報告期內,公司激光加工設備收入分別為9.13億元、11.69億元和7.89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92.06%、87.73%%和82.33%。激光加工設備主要包括光纖激光切割設備、激光焊接設備、激光熔覆設備和其他激光加工設備等,光纖激光切割設備收入占激光加工設備收入的比例為90%左右,為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分地區來看,報告期內,森峰激光國內主營業務收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4.24%、33.43%和31.85%,內銷收入占比相對較小。2023年,隨著國內市場需求逐漸復蘇,公司國內銷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長,收入占比有所提升;2024年1—9月,公司國內、國際收入占比 基本保持穩定,較2023年未發生重大變化。隨著公司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各期實現的外銷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7.23億元、8.44億元和6.00億元。公司國際收入分布較為分散,來自單個國家或地區的收入占比較低,主要銷售市場為北美、歐洲、亞太等地區。
森峰激光此次沖刺新三板,未來是否有北交所IPO的打算?3月27日,經濟導報記者致電該公司,但對方電話無人接聽。
研發費用逐年增長
公開資料顯示,森峰激光的實際控制人為李峰西、李雷,二人系夫妻關系。截至公開轉讓說明書簽署日,李峰西直接持有公司53.55%的股份,通過列動嘉壹、列動嘉佳、列動嘉叁間接持有公司0.22%的股份;李雷直接持有公司8.15%的股份,通過建華高新間接持有公司0.06%的股份,二人合計持有公司61.98%的股份。
據申報稿,森峰激光擁有1265名員工,其中研發人員有174名,占比達到13.75%。該公司稱,其所處激光加工設備制造行業對技術及工藝水平要求較高,產品更新換代快、技術迭代頻繁,技術優勢和持續研發能力是公司主要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也是保持技術領先和市場競爭優勢的關鍵。
從費用端來看,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1至9月,森峰激光的期間費用分別為2.01億元、2.61億元和2.05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20.31%、19.61%和21.38%,期間費用率基本保持穩定。其中,各期研發費用分別為5587.68萬元、7509.34萬元和4655.38萬元。公司研發費用的主要構成為材料費、研發人員薪酬、折舊與攤銷等組成。報告期內,公司持續加大研發力度,研發費用投入逐年增長。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森峰激光存貨賬面價值較高。根據申報稿,報告期各期末,森峰激光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2.88億元、2.59億元和2.90億元,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40.37%、28.79%和31.61%。公司存貨主要由原材料、在產品、庫存商品等構成。森峰激光方面也表示,“雖然公司不斷加強存貨和生產管理,但是如果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導致存貨積壓或減值,可能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負面影響。”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于婉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