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金價一舉突破3000美元/盎司關口,銀行積存金業務的“門檻”繼續提高。
寧波銀行宣布自2025年3月19日起將積存金起購金額由700元調整為800元,而此前已經有多家銀行調整了積存金門檻。
受訪的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國際金價突破3000美元/盎司大關,后續還會有銀行跟進提高積存金業務“門檻”。
多家銀行調整“門檻”
寧波銀行自2025年3月19日將積存金起購金額由700元調整為800元,按重量起購克數維持1克不變,若購買金額不足800元,交易申請將無法成功提交。

江蘇銀行自3月19日10:00起,個人黃金積存業務投資起點金額(含單筆買入及定投買入)由700元/克上調至720元/克。
據經濟導報記者了解,除了上述兩家銀行外,今年以來已有多家銀行上調積存金業務的起購金額,包括興業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其中興業銀行將積存金業務單次購買、新增定投購買起點由700元調整至800元。
此外,郵儲銀行手機App顯示,該行積存金起點為700元,同時頁面下方提示“為滿足人行黃金積存產品最小業務單位為1克”的要求,該行將根據黃金市場情況動態調整黃金積存業務的購買起點。
“相比實物黃金,我更推薦積存金。現在金價比較高,積存金能夠平攤投資成本,有效降低客戶因一次性高位買入黃金帶來的投資風險。”3月21日,濟南一家商業銀行的理財經理李震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而且買賣都在線上進行,變現很方便。”

光大銀行的客戶經理表示,黃金積存業務最近比較火。“我行積存金最低1克(按重量)或700元(按金額)起購,持有滿1年返還1%黃金份額利息。如客戶持有100克黃金積存滿一年,到期后可獲得101克黃金。現在有費率優惠,持有滿一年免收贖回手續費。”
在談及積存金“門檻”時,李震表示,他們銀行暫時還沒有調整。“目前還是700元/克,不過估計快調整了。”
“估計我們也會很快調整了。”光大銀行的客戶經理表示。
李震告訴經濟導報記者,積存金的價格隨著金價的變化而變化,如果過幾天金價又跌回600元/克,起購門檻會同步調整至600元。“但是概率比較小,畢竟黃金從春節開始就一直瘋漲。”
據經濟導報記者了解,銀行紛紛上調黃金積存業務“門檻”是為了滿足《黃金積存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中關于最小克重的購買要求。因為《辦法》中規定,黃金積存產品最小業務單位為1克。隨著金價連續上漲,每克的價格已突破700元,所以銀行對此進行了調整。
潛在風險需注意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個別銀行上調黃金積存業務起點金額實際是適度上調了業務“門檻”,也一定程度提醒投資者關注未來潛在波動風險,投資者需要理性投資、多元化投資組合,把握積存的節奏,并且防范潛在波動風險。
有銀行還通過發布公告的方式提醒投資者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切勿盲目投身“炒金”熱潮。
3月13日,工商銀行發布了一則關于個人客戶積存金業務調整的通告。通告稱,為進一步強化積存金業務的管理、切實保障個人客戶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該行將對個人客戶積存金業務風險測評進行優化。同時,工商銀行在公告中著重強調:“鑒于近期黃金價格持續波動,建議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從資產配置角度出發,基于自身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理性辦理積存金業務,避免盲目‘炒金’。”
“確實風險挺大的,就拿最近幾天來說,3月18日,倫敦現貨黃金一天上漲了32.93美元/盎司,3月19日又漲了13.44美元/盎司,誰想3月21日卻跌了21.31美元/盎司,當日的振幅達到了47.93美元。”李震說,“最近我也勸退了好幾位想投資黃金的低風險投資者。”
3月18日,上海黃金交易所發布《關于做好近期市場風險控制工作的通知》指出:近期貴金屬價格持續大幅波動,市場風險加劇,請各會員單位做好風險應急預案,維護市場平穩運行,提示投資者做好風險防范工作,合理控制倉位,理性投資。
在黃金分析師張亞林看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金價仍有上漲的可能。雖然近期金價已創下歷史新高,但是全球經濟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仍然存在,加上通貨膨脹、利率上升等因素的影響,金價仍有可能繼續上漲。此外,地緣政治、經濟數據、市場情緒等因素也可能對金價產生影響,因此未來金價走勢仍然存在不確定性。鑒于此,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做好風險管理,避免盲目跟風和情緒化投資。
“當前金價已經處于較高位置,雖然可能還有上漲的空間,但投資者還需謹慎。”張亞林表示,當前金價已屢創新高,不建議投資“小白”盲目“上車”。

應在長期趨勢與短期波動間權衡
黃金市場的火爆反映了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下的避險需求,但銀行的政策調整和風險提示凸顯了市場潛在的波動風險。對投資者而言,需理性看待黃金的避險屬性與波動風險,結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投資策略,避免盲目跟風。應在長期趨勢與短期波動間權衡,通過多元化配置和理性決策,把握黃金作為戰略資產的配置價值,同時防范價格劇烈波動的沖擊。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