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現在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還在調降。”近日,濟南投資者張宇表示,“我買的一款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就由2.35%至2.55%調降至1.60%至1.90%。”
實際上,并非僅有張宇購買的理財產品調低了業績比較基準,近段時間,部分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下限跌破2%,這一情況受到市場廣泛關注。
受訪的業內人士指出,受金融市場波動影響,銀行理財公司靈活調整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以更真實地反映產品收益水平。
部分理財產品收益率跌破2%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張宇所購買的是華夏理財發售的“龍盈固定收益類G款36號半年定開凈值型理財產品”。近期,華夏理財發布公告稱,3月8日起,該產品將進入下一封閉期。根據市場情況及產品運作情況,華夏理財擬將下一封閉期的業績比較基準調整為年化收益率為1.60%至1.90%。
在此之前,該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為年化收益率2.35%至2.55%。本次下調后,該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下降了65個基點至75個基點。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華夏理財并非僅僅調降了一款產品,在3月4日就調整了5款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
其中,從3月10日起,將華夏理財固定收益純債最短持有60天理財產品B款業績比較基準調整為:M份額1.70%—2.30%,S份額1.75%—2.35%,N份額1.79%—2.39%,B份額1.75%—2.35%,J份額1.75%—2.35%及C份額1.75%—2.35%。從3月15日起,將百歲人生固定收益增強型兩年定開理財產品1號的業績比較基準調整為2.70%—3.70%。
除了華夏理財外,招銀理財發布關于某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第3個投資周期業績比較基準的公告稱,該投資周期的業績比較基準為1.40%至3.40%。而在上一投資周期中,該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為2.55%至4.05%。
實際上, 從2月下旬以來,包括上述兩家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理財公司均下調了部分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部分產品下調幅度超100個基點,甚至部分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已跌破2%。
對于調降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此前,浦銀理財曾在相關公告中表示,以國債收益率為代表的無風險利率大幅走低,固定收益類資產收益率受利率下行影響明顯,收益水平出現明顯波動,收益中樞明顯下移。基于當前宏觀經濟基本面、市場利率水平、可投資產的靜態收益率等因素進行測算,對系列產品業績比較基準進行調整。
銀行業分析師張鵬博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業績比較基準是銀行或理財公司根據理財產品的歷史表現、同類產品收益水平及市場環境設定的收益參考目標,主要用于幫助投資者預估產品投資收益區間,但不構成對投資者收益的硬性承諾。實際投資收益可能高于或低于其業績比較基準。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的下調與流動性充裕、資金利率下降,包括國債在內的無風險收益率下降等因素不無關系。
“如果理財產品到期后未能達到業績比較基準,可能會引發投資者的不滿,因此理財公司會提前下調所售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同時,理財公司還可以根據不同產品的資產配置差異調整業績比較基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利于理財子公司優化資產配置,提高投資效益。”張鵬博分析。
光大證券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考慮到2025年理財收益中樞或繼續承壓且產品凈值波動幅度或將增大,理財公司適時降低業績比較基準,可避免因實際收益與預期偏離過大引發投資者不滿,進而調整投資者收益預期。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展望2025年理財市場,業內專家認為,受債市波動的影響,理財產品收益優勢可能收窄。從未來情況看,名義低利率環境會延續,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后續仍有可能處在較低水平。
“現在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都跌破2%,甚至不如一些大額存單的利率高。我都不知道該如何投資了。”張宇說。
實際上,張宇所遇到的問題同樣也是不少投資者所面臨的問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一降再降,該如何進行投資?
對此,一家商業銀行的理財經理李超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可以考慮“固收+”和權益類理財產品,或者尋找表現不錯的基金進行投資。
在李超看來,受益于積極政策環境和市場逐步回暖,2025年權益市場呈現出較好的配置機會。節后A股情緒逐漸提振,AI大模型應用加速仍支持科技的想象空間,科技成長、內需消費等都是年內值得關注的板塊。此外,長債利率的快速下行帶來了高股息資產配置價值的提升,紅利高股息資產也是今年權益投資的重要關注與配置方向。
“最近一段時間確實有不少投資者前來咨詢和調整投資品種。”李超表示,“有些投資者根據我給出的建議,對理財產品進行了調整。”
李超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他的一個客戶在1月份聽他的建議,將投資方向從債權類理財產品換成了一只基金。“一只投資科技領域的基金,從2月份的表現看,收益還不錯,達到了10%以上。”
經濟導報記者查詢后發現,該基金是一只半導體芯片ETF,2月的收益達到了10.72%,而當月最高收益則到過15%以上。“1個月的時間收益10.72%,收益率也可以了,如果現在賣掉也是不錯的。”
在張鵬博看來,業績比較基準下調會影響其投資收益預期。但是,這也意味著投資者需要更加注重風險控制、理性對待市場波動,避免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視了風險。
張鵬博認為,投資者可以考慮分散投資,將資金投入到不同的理財產品中,以降低單一產品的風險。“最為重要的是不要盲目跟風他人的投資選擇,畢竟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不同。投資者應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合理配置不同類型的理財產品,如固定收益類產品、權益類產品以及公募基金等。”

投資者應進行多元化投資組合
未來,隨著經濟周期波動和政策調整,業績比較基準可能隨市場回暖逐步回升,但短期內低收益趨勢難改。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投資者需平衡收益與風險,根據自身資金流動性需求及風險偏好,選擇多元化的投資組合。黃金在中長期具備配置價值,不過短期內需警惕價格波動風險;銀行理財產品可結合衍生工具優化收益;科技領域則提供差異化機會。靈活調整策略,同時密切關注市場動態,是應對低利率與資產波動的關鍵。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