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端國貨美妝品牌“林清軒”,近日完成了企業類型變更,從“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企查查的信息顯示,2月10日,“上海林清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名稱變更,變更后名為“上海林清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林清軒”)。與此同時,公司董事長孫來春的職務調整為董事長兼總經理。
2020年,林清軒創始人孫來春在受訪時曾表示,林清軒在未來5年要擁抱資本市場,在國內主板上市。
那么,林清軒此番變更企業類型,是否意味著公司擬沖刺上市?董事長孫來春的職務調整為董事長兼總經理,是出于何種考量?2月22日,經濟導報記者通過郵件、電話形式聯系林清軒,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創始人曾“炮轟”香奈兒
林清軒成立于2003年,作為早期的國貨品牌,林清軒深度洞察當代消費者的護膚需求及護膚場景,通過原料科技創新及皮膚仿生技術、水感透氣配方技術等專利技術的引進,推動配方、成分、功效、膚感等不斷升級。2014年推出第一代山茶花精華油,2017年推出第二代,2020年上線第三代,2022年發布第四代,大致每三年一迭代,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忠實用戶。林清軒開辟的這一新賽道,也將山茶花精華油這個品類推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某種程度上,孫來春可以被視為林清軒的“流量密碼”。2022年初,孫來春“炮轟”香奈兒,就為林清軒引發了一大波關注度。“這是林清軒創業以來,受到的最猛烈進攻。”當時,孫來春微博發文表示,林清軒將面臨一場山茶花保衛戰,事關林清軒生死,“我們都準備和我尊重的世界強敵作戰。”不過,香奈兒始終沒有任何回應,林清軒也沒有進一步提起訴訟等行動。
據悉,2022年1月,孫來春發微博稱,法國品牌香奈兒進軍紅山茶護膚品賽道,令林清軒面臨考驗。他表示,林清軒專注中國紅山茶護膚科技十余年,而香奈兒是歷史典藏的奢侈品,以白色茶花為其美學象征和品牌宣揚,且歐洲和美洲本沒有紅山茶這個品種,香奈兒并沒有推出紅山茶花護膚品的基因條件,且“紅山茶花”這個品類主產于中國(約90%的產量)。他透露,2021年有多位林清軒一線員工被香奈兒挖走,因此香奈兒此番轉入紅山茶護膚賽道是早有預謀,劍指林清軒。
隨著孫來春下場發聲,向巨頭香奈兒正面開懟,一時間,這一事件在互聯網引發了大討論。對于孫來春的“迎戰宣言”,外界的反響褒貶不一,有人為中國品牌的堅守與崛起感到驕傲,也有人認為這是一種營銷炒作。

不出意外,“林清軒創始人指責香奈兒不正當競爭”的話題迅速登上熱搜。截至目前,各方爭論的聲音已經小了下來,香奈兒始終沒有正面回應,林清軒也沒有進一步提起訴訟等行動。
內部管理存在問題
2024年“雙11”期間,一位消費者因催促物流更新,被林清軒官方旗艦店客服回復“急著投胎啊”“林清軒不差你一個人”而引發巨大爭議。經濟導報記者查閱小紅書等平臺注意到,一直以來,電商客服態度不好,是消費者在社交平臺吐槽林清軒的主要問題所在。

針對此事,林清軒曾在其官方微博兩度發布聲明。林清軒方面稱,客服的服務態度問題是他們的管理失職,正在逐一主動聯系相關用戶,提供詳細溝通并落實專屬賠償方案。
隨后,林清軒發布《關于對道歉聲明中客服溝通問題的調查及處理結果》稱,經調查,公司確認一名第三方公司客服此前因不符合服務標準已被辭退,但其在離職后,利用原先職務之便繼續通過客服賬號回復用戶消息,導致部分用戶體驗受到影響。

對此,林清軒方面采取了兩項措施:一是強化安全管理與技術防護,公司已立即升級并強化客服系統的安全措施,確保賬號管理更加嚴謹,從根本上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二是針對涉事人員的非法操作行為,公司已報警并將全力配合警方調查,維護用戶和公司的合法權益。
“林清軒用一瓶‘紅山茶花精華油’,成功獲得資本青睞,并確立了上市的目標。但上述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林清軒的內部管理問題。”行業觀察人士王孟杰對經濟導報記者分析說,線上銷售渠道中,客服是品牌直接接觸消費者的第一道關口,也是留住用戶的關鍵。現在線上獲客成本高企,不少品牌都會在客服上下功夫,提升服務體驗。

不過,林清軒電商客服問題,并不僅僅發生在“雙11”期間。在小紅書平臺搜索“林清軒客服”,可以看到近年來不少用戶的發帖,內容涉及咨詢問題不回復、發貨漏發不給解決方案、試用裝退貨要付費等。有用戶表示,“林清軒的客服就像(你)進了一家買不起的奢侈品店,愛搭不理。”

那么,公司在內部治理、客服管理等方面將采取哪些新舉措,來改善消費者的體驗?經濟導報記者通過郵件、電話形式聯系林清軒,但至截稿未獲回應。
屢獲資本青睞
2016年,林清軒正式轉型為聚焦山茶花油的中國化妝品品牌,產品涵蓋精華水、精華液、面膜、香水等。在國貨品牌多走“大牌平替”路線時,林清軒卻走上了中高端路線,價格對標國際大牌。
以林清軒紅山茶花精華油為例,其首代定價377元/30ml,2022年第四代漲至699元/30ml,奢寵系列更達2288元/30ml。可供對比的是,在雅詩蘭黛官方天貓旗艦店中,其“第七代小棕瓶精華液”售價為720元/30ml;在蘭蔻天貓官方旗艦店中,蘭蔻“小黑瓶精華液”售價為790元/30ml。
大促期間,林清軒山茶花精華油可以打折到599元且買一贈一,但要湊齊一套林清軒抗老護膚套裝,精華油外加潔面、乳液、面霜等,即使在大促期間售價也高達2000元左右,超過了絕大部分的國貨美妝品牌。
功效護膚的概念,外加中高端定位,讓林清軒一度獲得資本青睞。2020年,林清軒獲海納亞洲創投基金數億元A輪融資;2021年,其獲未來資產數億元B輪融資。
在拿到第二輪融資的3年后,林清軒還獲得了資本明星雅戈爾集團董事長李如成拋出的橄欖枝,公司在2024年8月完成由雅戈爾領投的B+輪融資。由此,雅戈爾持有林清軒4.491%的股份,成為林清軒第四大股東。
近來,林清軒進一步落實品牌高端定位,開放聯營和加盟模式,加速規模擴張。孫來春不久前表示,2025年,林清軒將會加速線下門店的建設。在孫來春看來,線下店的體驗感永遠是互聯網和直播比不了的。

林清軒曾公開指責相關國際品牌通過資本手段爭奪原料和市場份額,此類競爭可能引發消費者對其供應鏈穩定性的關注。
此外,林清軒客服辱罵消費者事件,暴露了品牌在服務管理、危機應對及消費者權益保護上的多重漏洞,對企業和行業均具有警示意義。
若企業對客服考核僅以“效率”為導向(如響應速度、投訴率),忽視服務溫度與同理心,易滋生此類粗暴應對行為。客服聲稱“林清軒不差你一個人”,折射出企業對消費者缺乏敬畏心,與國貨品牌常標榜的“用戶至上”理念背道而馳。相關事件極易通過社交媒體裂變傳播,品牌形象可能遭受長期損害。
近年來國貨借助情懷營銷崛起,但若忽視服務基本功,消費者會用腳投票。相關事件,或加速市場從“流量崇拜”向“服務內功”回歸。
此次事件不僅是林清軒的危機,更是所有企業的鏡鑒。企業應重建客服培訓體系,將“尊重消費者”納入企業文化內核,同時通過數字化工具(如AI情緒監測)預防服務失控。
消費者亦需理性維權,避免網絡暴力,通過法律與輿論監督推動市場秩序優化。唯有企業敬畏用戶、平臺嚴控底線、消費者理性發聲,方能構建良性商業生態。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