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I概念火得一塌糊涂,尤其是DeepSeek更是引領了中國AI的潮流。
那么問題來了,滿屏“六小龍”的時候,你還記得“AI四小龍”嗎?
如今,對“AI四小龍”的稱呼,已經悄然改成了“CV四小龍”。
所謂CV,是計算機視覺的意思,CV也是名正言順的AI,并且已經全面工業化應用(比如用CV技術看顯示屏的壞點),這方面中國無論技術還是應用都是全球領先。
只不過ChatGPT問世以來,這類生成式AI大語言模型重新定義了AI,CV被“排擠”出AI的概念。
在CV領域,還有一個巨頭:海康威視。
“巧合”的是,海康威視也在杭州。

在不考慮生活成本的前提下,如果讓星空君選一個城市生活,那么一定是杭州。不過星空君喜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可以再靠海一點,去寧波。現在浙江在推動杭甬一體化,這兩個城市終將演變成國家城市群。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大國大城》的作者陸銘教授(祖籍寧波),對于杭州的成功是如此評價的:
DeepSeek之所以能誕生在杭州,是“天時地利人和”綜合作用的結果。“天時”體現在中國數字經濟彎道超車的時代機遇;“地利”源于長三角區位優勢、人才集聚及較低的生活成本;“人和”則歸功于浙江深厚的民營經濟土壤、杭州政府“投早投小”的務實政策,以及對企業的“放手”態度——不干預經營,賦予企業家充分試錯空間。同時,杭州在數字經濟領域有著20多年的產業積累。
從另外一個意義上說,杭州出現這些企業,并不偶然。
海康威視的業績快報
2024年度,海康威視實現營業總收入924.86億元,同比增長3.52% ,盡管增速相比以往有所放緩,但仍維持了正向增長,顯示公司在整體業務規模上仍有一定的拓展能力,在G端市場較為艱辛的情況下,繼續保持了較大的市場體量。
快報顯示,2024年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9.59億元,同比下降15.23%,且分拆單季度業績來看,除一季度實現凈利潤小幅同比增長外,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的凈利潤均同比下滑,分別下降10.73%、13.37%、26.74%。
數據來源:iFind
從業務區域來看,公司國內業務增速雖下降,但海外市場穩步增長,這體現了公司在國際市場拓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海外業務的發展為公司整體業績提供了一定支撐,有助于分散市場風險,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星空君2023年開始高強度使用大語言模型研究上市公司財報,尤其是谷歌、OpenAI、Grok紛紛推出deep research模式后,獲取、整合和分析數據的方式方法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很多傳統的金融客戶端面臨著被AI淘汰的風險。
打不過就加入,隨著大模型的不斷普及,金融工具客戶端也紛紛接入了大模型。
同花順財務診斷大模型(巧合得很,同花順也是杭州企業)對海康威視2024年前三季度財務數據1200余項財務指標的綜合運算及跟蹤分析,海康威視近五年總體財務狀況有一定優勢。具體而言,現金流優秀,償債能力、成長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良好,還存在如凈資產收益率平均處于行業前列、凈資產同比增長率處于行業頭部、速動比率顯示短期償債能力出色、凈利潤現金含量處于行業頭部等財務亮點,反映出公司在財務運營方面具備一定的基礎和實力。
正在成長的新海康威視
盡管海康威視增收不增利,業績不佳,但星空君要提醒關注公司的創新業務。
海康威視的發展過程分三段:
第一段是2019年被制裁之前,國內靠著龐大的G端和B端客戶快速成長,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對安防攝像頭的需求不斷升級,尤其是和AI結合后,很多G端B端客戶醞釀信息化升級。國外市場突飛猛進,全球對攝像頭的需求爆發式增長;
第二段是2019年被制裁到2021年,國外市場影響巨大,但國內影響有限,公司單極成長,風險開始出現;
第三階段是2021年之后,隨著G端、B端壓縮各項支出,公司國內業務陷入成長危機,與此同時,國外業務沒有明顯改善。
現在海康威視依然處于第三階段。
當前的困境有兩大原因造成,一是外部原因,主要是G端壓縮預算;二是公司的多元化轉型未及預期。
其實也不是未及預期,星空君感覺面向C端的新興業務做的挺好的,主要是G端的傳統業務規模太龐大了,新興業務一時半會很難取代傳統業務。 數據來源:iFind
2019年,公司的創新業務營收44億元,到了2023年,公司的創新業務營收突破180億元(同口徑)。
后來,為了展示豐富多元化的產品線,公司又把創新業務進行了拆分。多出來存儲、智能家居、汽車電子等產品線。 數據來源:iFind
以2024年半年報數據為例,公司創新業務的細分產品線是這樣的:
機器人業務:營業收入為27.44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6.66%,同比增長20.45%。
智能家居業務:營業收入為24.49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5.94%,同比增長12.17%。
熱成像業務:營業收入為18.30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4.44%,同比增長24.05%。
汽車電子業務:營業收入為16.06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3.90%,同比增長60.35%。
存儲業務:營業收入為13.12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3.18%,同比增長65.51%。
其他創新業務:營業收入為3.87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0.94%,同比下降15.33%。
也就是說,除了傳統業務外,海康的所有創新業務,都是兩位數增長率在高速成長。
幾個風險
一是受到產業轉型的影響。安防行業與宏觀經濟環境,尤其是房地產基建投資高度關聯。近年來房地產行業持續深度調整,“三道紅線”、“房住不炒”等政策疊加疫情沖擊,房地產投資大幅萎縮,直接導致依賴于房地產項目的安防工程需求大幅萎縮,而海康威視作為安防行業龍頭,其業務布局與房地產行業高度重合,國內業務受到較大沖擊。
二是G端客戶過緊日子。地方政府也是安防需求的重要來源,但近年來地方財政普遍承壓,土地財政收入下滑,疊加疫情期間的支出壓力,導致地方投資能力明顯下降,使得包括安防項目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放緩甚至縮減,影響了海康威視在相關政府項目中的訂單量和回款周期,進一步加劇業績壓力。
三是安防行業競爭日益白熱化。一方面傳統安防巨頭如大華股份、宇視科技等持續發力,另一方面華為、小米等科技巨頭跨界入局,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和渠道優勢,迅速搶占市場份額。此外,AI初創企業如曠視科技、商湯科技等,也在特定細分領域對傳統安防企業構成威脅。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價格戰蔓延,各廠商紛紛降價促銷,海康威視雖有規模優勢和品牌優勢,但在價格戰面前也不得不采取降價策略以維持市場份額,這無疑進一步損害了其盈利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