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國資國企年度發展重點任務定了。
2月18日至19日,國務院國資委在京召開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總結2024年國資國企工作,交流經驗,研究部署重點任務。會議從抓好高質量的穩增長、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提升國有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推進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等六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今年是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收官之年。會議要求,著力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高質量完成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加快建立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制度,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大力提升國有企業管理能力。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強調,持續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遼寧、上海、安徽、河南、湖南、陜西等6個地方國資委負責同志作了交流發言。
地方國資國企2024年實現增加值7.7萬億元
國務院國資委數據顯示,2024年地方監管企業運行頂住壓力,經濟效益筑底企穩,實現增加值7.7萬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占比達21.8%,國有資本配置效率持續提升,在助力穩定宏觀經濟上彰顯新擔當。
與此同時,科技創新持續加力,進一步健全多元研發投入機制、強化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營造優質寬容創新生態,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上取得新突破。產業發展向新求質,新興產業布局節奏加快,傳統產業轉型煥發新機,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發展更加有力,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展現新作為。
此外,國企改革扎實推進,企業治理和經營機制不斷健全,改革專項工程拓面提質,在提升企業活力效率上取得新成效。監管體制不斷完善,在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高效化監管上邁出新步伐。
更大力度推進提質增效,推動企業擴大有效投資
在布置2025年工作時,會議要求,要結合實際全力完成好今年國資國企各項目標任務。會議從抓好高質量的穩增長、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提升國有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推進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加強國有資產監管、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等六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在穩增長方面,會議提出,要著力抓好高質量的穩增長,堅持挖潛增效和新動能培育一體推進,更大力度推進提質增效,推動企業擴大有效投資,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積極助力穩就業、穩供應、穩暢通,帶動各類所有制企業融通發展。
可以看出,“擴大有效投資”將是2025年地方國資國企穩增長的重要抓手。從公開信息看,近段時間各地國資委召開的相關會議也對于擴大有效投資進行了明確部署。北京提出要更好發揮有效投資關鍵作用;天津要求各市屬企業要加大投資力度,加快謀劃實施產業類投資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項目;重慶明確保持市級重大項目投資貢獻度超30%,新增支撐重大戰略項目投資12%以上。確保戰略性新興產業新增投資占比超15%、新增投資增速10%以上。
此外,遼寧提出,2025年省屬企業營業總收入、利潤總額、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營指標增速要高于全省GDP增速,力爭穩固百億元級利潤規模。
會議還要求,要著力提升國有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健全推進創新的有效機制,推動企業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創新,打造靠創新進、靠創新強、靠創新勝的現代新國企。著力推進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以編制“十五五”規劃為契機,深入研究形勢、研究市場、研究行業,立足自身基礎和優勢,推進國有資本“三個集中”,推動重點產業提質升級,切實增強主業實業核心競爭力。
加快建立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制度
今年是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收官之年。會議要求,著力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高質量完成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加快建立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制度,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大力提升國有企業管理能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建立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制度,完善國有企業分類考核評價體系。
張玉卓曾在署名文章中提出,要建立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制度,建立科學客觀、可量化的國有企業功能價值評價體系,對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情況進行定期評價。
記者注意到“建立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制度”寫入了多個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并列入2025年的工作任務。如山東、四川、山西等都提出要建立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制度,貴州則表示將完善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機制。此外,廣東、四川、福建、上海、山西、海南等省份明確將完善分類考核評價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