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能源集團千億級新材料產業布局迎來新進展,由山東能源集團與淄博市淄川區政府合作建設的鈣基新材料產業園正在全速推進中。
據了解,作為山東首個鈣基新材料產業園,該產業園區規劃面積391公頃,規劃投資78億元,重點布局鈣基新材料、循環經濟、數字化和“碳中和”三大產業鏈。目前,該產業園區研發中心綜合樓、變配電室都已封頂,項目進入快速建設期,預計今年9月份進入聯合試運轉,年底出產品。
以此為契機,山東能源集團在鈣基新材料板塊的全產業鏈打通。
能“吃”的石頭 一噸可賣1萬元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淄博市淄川區龍泉鎮年產10萬噸納米碳酸鈣生產線項目已開工,它是上述山東首個鈣基新材料產業園的重點項目之一。作為山東能源集團新材料板塊創新發展的“主攻手”,山東東華科技有限公司承載著推動山東能源集團鈣基新材料產業發展壯大的使命。
石灰石其貌不揚,但是升級之后卻可以成為影響產業布局的能“吃”的石頭。經檢測,龍泉鎮柳泉石礦開采出的石灰石質量好,氧化鈣含量最高可達54%,在江北地區首屈一指,儲量高達9000萬噸。
“若是僅出產骨料,價格約在100元/噸,但如果加工成納米碳酸鈣等高端鈣基新材料可升至每噸上千元,有的用于食品加工領域,可達到1萬元/噸。”山東東華科技有限公司該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了解,納米碳酸鈣作為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應用場景廣泛的鈣基新材料和國家戰略新興材料,通常是指粒徑100nm(納米)以下的納米級碳酸鈣粉體材料。納米碳酸鈣等高端鈣基新材料雖然售價高,但優質碳酸鈣產品在山東市場上卻是稀缺品。主要由于山東石灰石資源大都氧化鈣含量較低且有害物質較高,不適合生產優質的碳酸鈣產品,企業多通過國外進口或者購買廣西等國內生產大省的原料來解決。
上述項目實現大量生產納米碳酸鈣后,這些鈣基新材料可廣泛應用于冶金、建材、食品、醫藥等30多個行業領域、2000多個產品,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項目一期總投資5億元,建成后將是省內最大的納米碳酸鈣生產企業,年可實現產值3億元以上,通過延鏈向下招引密封膠、高端鈣塑制品等項目,可拉動產值增加10億元以上,對淄博市乃至全省新材料及綠色建材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具有重大意義。”上述山東東華科技有限公司該項目相關負責人透露。
規劃布局“雙碳”業務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山東東華科技有限公司還以建設產業園為契機規劃布局了“雙碳”業務,為未來產業發展爭取了更多領先優勢。
其通過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合作研發“雙碳”平臺,對生產環節碳排放實現全過程管控,完成碳盤查、產品碳足跡、減碳項目的數值核算及履約管理,為產業綠色發展做好了數據分析支撐。該平臺還鏈通了德國TUV體系第三方認證機構,可以對產品碳足跡進行核算,并能夠出具歐盟認可的產品碳足跡認證報告,使產品拿到了國際市場“通行證”。
據了解,定位全國首個“碳鏈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山東東華科技有限公司從賣產品到賣方案,向其他企業輸出碳足跡認證報告,目前已服務60余家企業,形成50種產品碳足跡數字化模型。還首創了氫、氨、煤炭水泥原料混合燃燒技術,入圍全國建材行業首批重大科技攻關“揭榜掛帥”榜單,已完成分解爐6%替代燃煤驗證,實現了水泥行業氫能利用“零”的突破。
據透露,山東東華科技有限公司擬借助綠色低碳發展的優勢把所有的資源“吃干榨凈、顆粒歸倉”,把廢石廢料全部消納,把產生的蒸汽、余熱等供應給其他產業項目,實現循環應用。同時,從二氧化碳的排放管理到智能化的配套,在其原來雙碳數字化產品化基礎上延伸到納米碳酸鈣等重點項目上,保證項目建成即標桿、投產即達效。
形成國企產業鏈競爭力
事實上,鈣基新材料產業是山東能源集團千億級新材料產業布局的重要部分,是其在新材料領域的高端布局產業。山東能源聚焦打造一流、國際領先的“四化”(高端化、生態化、智能化、集約化)、“四零”(零購電、零排碳、零排廢、零化石能源)園區,建成省內首個鈣基新材料全產業鏈融合發展集聚區和國家級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區。
山東國有企業體量大、分布廣,是全省創新版圖中的重要一極。省屬企業多為龍頭、“鏈主”企業,一個大項目就能牽引產業鏈上下游數十家甚至數百家企業迭代升級,實現優勢產業集群能級的整體躍升。
目前,浪潮集團、濰柴動力、山東鋼鐵、華魯恒升等多家省屬企業已經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先進材料、高端化工等標志性產業鏈中擔任了“鏈主”企業,并明顯帶動了上下游協同發展。
2025年是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收官之年。2月17日,國務院國資委提出,通過并購重組優化國有資本布局,將進一步推動國資央企的資源向國家安全、國計民生和新興產業集中,2025年央企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占比要達到35%。
山東省屬企業正在積極培育新興產業,2024年,省屬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收占比由2023年底的15.7%提升至18.9%,提升3.2個百分點,已提前完成了2025年底達到18%的目標。
“目前,全球產業鏈布局正在深度調整。提高國企重組效益關鍵在于形成產業鏈競爭力,這是國企兼并重組的目標,也是重要著力點。”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國企研究專家李錦說。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