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包括鵬華恒生中國央企ETF發起式聯接A在內的17只基金(AC份額分開計算,下同)同時開啟募集。而在春節后第一個工作日,已有16只基金同時開啟募集。據不完全統計,2月份還有10只基金產品即將開啟募集。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從基金類型看,權益類基金占比超6成。對此,受訪的業內人士表示,受多種因素影響,2024年權益類基金的收益表現良好,隨著市場行情變好,未來權益類基金的發行數量還將增加。
多只基金同時開啟募集
“我們公司在1月份和2月份共有6只基金要發行,其中1月份發行了4只基金,2月份要發行2只基金。因此元旦過后,我一直在省內各城市奔波,忙著和渠道進行溝通。”2月9日,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山東渠道經理陳猛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人還在外地與渠道溝通,為即將發行的基金打基礎,畢竟現在基金發行比較密集,因此公司給我們渠道經理都下達了任務。”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2月10日,就有17只新基金開啟募集。從2月5日到2月10日,累計有35只基金開啟募集,2月份還有10只基金將開啟募集。
2月10日開啟募集的基金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
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4日,以基金成立日為統計口徑,2025年以來公募市場已有107只基金完成募集,合計發行規模達到863.09億元,多只基金首募規模均超10億元。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
針對多數產品集中在年初發行,陳猛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年底往往是投資者資金緊張的時候,年初,投資者資金回流,有更多的可投資金。其次,部分投資者在年初會有新的投資規劃,新基金的推出可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
年初往往也是市場行情的轉折點,投資者對于市場的預期和投資策略也會發生變化,此時推出新基金有利于把握市場機會。“更為重要的是,今年市場行情好,投資者情緒高漲,發行新基金會迎來‘開門紅’。”
權益類占比較高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從基金類型來看,權益類產品占比超6成。僅在2月份發行的基金中就有指數型基金18只、偏股混合型基金9只、FOF產品2只。
對于權益類基金占比較高,陳猛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市場預期2025年經濟復蘇力度會進一步增強,政策利好將推動資本市場持續向好,權益市場表現值得期待,基金公司基于對市場的樂觀預期,加大權益類基金的發行力度。”
濟南一家商業銀行的理財經理馮超也贊同陳猛的看法。在馮超看來,當前市場中不少優質股票估值較低,具備較大的投資價值,對于追求長期收益的投資者和基金公司來說,此時布局權益類基金具有吸引力。與此同時,AI 硬件、汽車智能化等新興領域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基金公司通過發行權益類基金布局這些領域,以獲取潛在的高收益。“畢竟,2024年,超過70%的權益類基金(包括股票型、混合型等)全年實現正收益,最高的收益率超過60%。”
即將開啟募集的基金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
上海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權益基金經理周云表示,從2024年第四季度情況來看,未來政策方向更加明晰,經濟復蘇的基礎也更加扎實,全新的周期或已開啟。
廣發先進制造股票基金經理孫迪表示,展望2025年,預計隨著經濟轉暖和市場風險偏好的提升,科技成長方向或將持續有較好的股價表現,看好在AI科技大浪潮下,AI算力、應用等科技創新帶來的投資機會,未來將選擇行業發展空間大、競爭格局清晰、業績快速增長且估值合理的核心標的進行重點配置。
陳猛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未來會有更多權益類基金發行。今年年初,中央金融辦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提高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和占比,引導公募基金提升權益類產品比例。“這體現了監管層希望通過政策工具引導資金流向股市,優化資本市場結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而此前,證監會也多次強調提升權益類基金占比,旨在改善市場以固定收益類產品為主的格局,增強資本市場的活力和長期投資吸引力。”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權益類基金集中上市利好實體經濟
權益類基金發行占比的提高,反映了當前市場環境、政策導向以及投資者需求的多重變化,也反映了市場對經濟復蘇和結構性機會的預期。這一趨勢可能推動資本市場更趨成熟,同時要求投資者關注波動風險,合理配置資產。未來,隨著監管政策落地和市場信心鞏固,權益類產品有望在理財市場中占據更核心的地位。權益類基金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股權融資渠道,有利于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從而推動實體經濟的增長。若市場表現良好,投資者的財富將增加,產生財富效應,進而可能會增加消費支出,促進消費增長,對宏觀經濟的穩定和增長產生積極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