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濟南市政府新聞辦舉行“聚力項目提升 開創強省會建設新局面”系列主題發布會,介紹市發展改革委2024年工作開展情況和2025年重點工作舉措。
濟南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朱圣焱表示,2024年,濟南市發展改革委組建市重點項目服務中心,打造服務全市項目建設的專職隊伍,建立完善“線上+線下”項目全生命周期推進服務體系。愛旭太陽能電池、超越裝備產業園等項目開工建設,比亞迪一期、軌道交通3號線等項目建成投產,濟南先進材料智造港等重點項目持續推進。55個項目獲得中央預算內投資33.2億元,325個項目通過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審核,發行金額472.4億元,41個項目獲得24.2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為項目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軌道交通9號線項目現場
2024年還推進產業提質升級。印發實施《空天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年)》等系列文件,齊魯空天信息研究院“北斗星動能”科技示范工程一期,開展大型綜合性應用示范。中科衛星凌云星座01、02星成功發射。組建5支空天產業基金,總規模達21.82億元。中晶芯源8英寸碳化硅單晶和襯底產業化項目加快建設,年產能8000錠碳化硅單晶生產線建成投產。山東天岳碳化硅材料產業化項目獲得國家批復,成為山東省第二個納入國家布局的第三代半導體項目。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濟南園區一期投入使用
3個產業集群入選全省支柱型雁陣集群,6家企業入選“頭雁”企業,濟南高新區生命健康產業集群入選省第三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編制完成《濟南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方案》,明確全市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重點及產業布局。服務業持續做大做強,全年獲批省級總部企業(機構)25家,居全省首位。
中科衛星凌云衛星星座一期項目01、02星成功發射
2025年,濟南市發展改革委將深入貫徹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全市“項目提升年”部署安排,堅持“四抓四提升”,項目化、清單化、工程化扎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和發展改革各項工作,全力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下堅實基礎。
力諾瑞特新能源數智工廠改造項目(設備更新項目),空氣源熱泵產線自動化裝配設備。
加力提速項目謀劃建設,筑牢發展堅實支撐。強化項目謀劃儲備。建立市級項目謀劃工作推進機制,堅持在產業層面找方向、在行業層面找優勢、在企業層面找“龍頭”,找準薄弱環節和行業龍頭,“老樹發新芽”和“無中生有”并重,精準謀劃實施一批延鏈補鏈強鏈項目。
濟南巨能液壓機電工程有限公司巨能數控智造產業園項目(設備更新項目)
著力培育新質生產力,塑強現代產業體系。推動鋼鐵和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化與寶武戰略合作,將萊蕪—鋼城打造為全省綠色智慧鋼鐵產業集聚區和精品鋼深加工產業基地。圍繞比亞迪、重汽、弗迪電池等龍頭企業,定向招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做大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
積極發展空天信息產業。加快推動空天信息重點項目建設,打造星箭智造、航空器制造、空天應用等特色產業集群,聚焦重點、精準招商,吸引大院大所、頭部企業來濟布局發展。推動空天信息大學籌建,壯大空天產業基金群。編制全市低空經濟發展規劃,強化低空經濟發展法治保障,推動全市低空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大力發展未來產業。以濟南高新區、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為核心,謀劃招引人工智能、量子科技、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項目和企業,加快建設中新濟南未來產業城、山東未來產業園等重大載體,創建未來產業先導區。大力推進國家級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集群和已獲批的省級新興(未來)產業集群建設。
濟棗高鐵項目現場
統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打造合作共贏格局。推進濟南都市圈互聯互通。以濟南都市圈為核心,通過濟青發展軸帶外延輻射,完善綜合交通網絡布局,開展生態共保聯治,推進公共服務便利共享,促進資源高效流動。爭取濟南(萊蕪)至臨沂、德州至商河鐵路、濱州(東營)至淄博至萊蕪鐵路、聊城至泰安至萊蕪至京滬二通道鐵路納入國家相關規劃。
推動城鄉區域融合發展。持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全面推動特色小鎮規范健康發展。指導長清、章丘、萊蕪、濟陽、商河等5個區縣加快實施城鎮化水平提升行動,積極爭創國家試點。指導商河縣開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省級試點”工作。研究優化區縣結對共促相關工作,扎實推進區縣協同招商、產業梯度轉移、科技成果轉化。
切實增強能源保障。加快能源重點項目建設,確保“聊熱入濟”南線于2025年采暖季前建成投產、北線年底前具備試運行條件,長清2×66萬千瓦先進燃煤機組及配套工程年底前建成投用。有序推進整縣(區)屋頂分布式光伏規模化開發,全市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力爭達到510萬千瓦。創新探索起步區綜合智慧能源試點,繼續推進供電“一戶一表”改造。持續完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推動居住區、辦公區充電運營商“零阻礙”入場,建立充電運營商“白名單”機制,加快“目的地”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