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剛過,多個省份召開了“新春第一會”,被視為“風向標”的這一會議,透露著全年發展的重點方向。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今年,多個經濟大省將焦點放在了“改革創新”、“現代化產業體系”等關鍵詞上。
緊盯產業“風口”
2月5日,山東省委、省政府在濟南召開全省抓改革創新促高質量發展大會,山東省委主要負責人強調,要以標志性改革創新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大會提出,要加力推動產業創新,深入開展產業鏈突破工程,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機制,統籌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超前布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標準化建設、品牌建設,不斷提高產業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產業是區域發展的核心。在深耕傳統優勢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培育新興產業,一直是發展的關鍵詞。
2月5日,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廣州召開,廣東今年的“新春第一會”主題則是聚焦“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廣東省委主要負責人在大會上強調,產業體系向新圖強,發展才能以質取勝。這是廣東的必由之路、光明大道。要以新的生產力理論為指導,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推動產業科技互促雙強,練好高質量發展的“看家本領”,挺起現代化建設的“產業脊梁”。
廣東提出,要鍛造先進制造鋼筋鐵骨。先進制造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筋骨,筋骨強健方能行穩致遠。要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以工業武裝農業,用制造牽引服務,推動三次產業相互嵌入、相互賦能、相互成就。產業有新有舊、有大有小、有主有輔,都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一手抓傳統產業、優勢產業的鞏固和優化,緊盯衣食住行生活必需、原料器件生產必備,實現成行成市、成鏈成群、成名成品發展,把產業根基扎得更深更厚更實;一手抓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培育和壯大,緊盯科技前沿、產業“風口”、市場潮流,打造更多熱點、燃點、爆點,努力成為新規則的重要創設者、新賽道的重要主導者。
點燃科創引擎
科技創新更是產業升級的動力源。今年,安徽在“新春第一會”上將“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作為核心主題。
安徽明確表示,錨定打造“三地一區”戰略定位,發揮多重國家發展戰略疊加優勢,積極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等重大機遇,樹立領跑意識,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安徽篇章。
山東在“新春第一會”上也指出,創新是改革最本質的要求。要加力推動科技創新,建立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機制,用活用好省科創基金,聚焦科技前沿領域,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發揮好濟青煙等市的帶頭作用,更多爭取國家創新資源。要加力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堅持破立并舉、先立后破,不斷健全優化資源配置與完善管理、科學評價與有效激勵等制度,深化流程再造,著力突破制約創新的堵點和障礙。要加力構建良好創新生態,完善創新政策,加強法治保障,大力培育創新文化,讓一切創新源泉在齊魯大地充分涌流。
廣東也特別強調了“要點燃科技創新澎湃引擎”,在“新春第一會”上強調,產業變革由技術革命催生而成,抓住了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決定性變量。關鍵核心技術比例不高但關乎命脈,沒有捷徑可走唯有向上突圍。要向“高”攀登,建好用好國家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深入實施“廣東強芯”、核心軟件攻關等重大專項,采取“大兵團”戰役式作戰模式,讓“超級平臺”產出“超級成果”,在戰略必爭領域并跑領跑。科技無處不在,創新永無止境。要向“實”聚焦,從產業需求凝練科學問題,研發更多先進適用的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持續提高生產質量、提升生產效率。科技引擎,市場點燃。要向“轉”發力,及時推出需求側政策,助力完成技術走向市場的“臨門一腳”,跨越科技成果到產業化的“未知前夜”。要向“外”拓展,深度融入國際生產網絡、創新網絡,在競爭合作中提升科技自立自強水平、產業鏈自主可控水平。
在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的同時,營商環境同樣關鍵。
2月5日,遼寧召開“新春第一會”,主題即為“全省優化營商環境暨三年行動決勝之年動員大會”。
山東在“新春第一會”也提出了深化營商環境改革,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抓手,提升市場準入、審批服務、監管檢查、政策兌現等水平,持續優化提升營商環境。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孫羅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