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山東一體化推進資本市場防風險、強監管、促高質量發展,資本市場一攬子增量政策取得積極成效。
1月15日,2024年度山東省十大科技創新成果發布活動舉行。這些“山東好成果”涵蓋了基礎研究、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現代海洋、新能源、醫養健康、高端化工、新材料等多個領域,代表了山東科技創新的最新成就和最高水平。通過找準金融支點,更好撬動科技創新,山東企業、各創新創業平臺通過暢通“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結出了科創好成果。
真金白銀提升企業競爭力
近日,“科創齊魯·創投未來”優秀路演企業山東凱格瑞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凱格瑞森”)宣布完成首輪股權融資,由政府基金平臺山東財金、業達創盈聯合投資,本次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公司擴大經營規模和產品迭代升級,提高公司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推動公司長期發展。

“凱格瑞森是一家年輕的企業,是專注于氫燃料電池用核心裝備的研發及產業化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可以為燃料電池系統廠商提供全套氫氣循環解決方案,是國內氫氣循環系統安全可靠、性能提升的推動者。”凱格瑞森總經理于莉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之所以選擇這條賽道,是因為看好氫能發展的美好前景。“我們的研發團隊剖析過鋰電池和氫能,相比之下,鋰電池面臨到期回收處理難的問題,氫能則更加清潔。”于莉介紹,企業研發的燃料電池用氫氣循環系統全套方案,實現了產品的自主化生產,國產化率100%,是少數提供全場景氫燃料電池陽極側產品解決方案的公司。
據了解,凱格瑞森集全自主知識產權氫氣循環系統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于一體,廣泛應用于重卡、公交、客車、叉車、港口機械等領域,分布式能源、固定電站、船舶及有軌交通等場景,市場占有率達60%。

作為國內氫燃料電池陽極側全產業鏈解決方案的服務商,厚積薄發,近年來終于迎來爆發式增長。于莉表示,此次股權融資順利完成是凱格瑞森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政府基金平臺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良好成長性和巨大發展潛力等方面的高度認可。
“這筆資金的及時注入猶如冬日暖陽,對企業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為公司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于莉表示,未來公司將依托政府基金平臺的支持,在產品迭代研發、智能化工廠建設以及銷售渠道建設等方面持續投入,實現產品、技術的持續領先。
加速科技成果“變現生金”
作為新質生產力形成的關鍵,科技成果轉化離不開科技、財政、金融的密切協作。1月15日,2024年度山東省十大科技創新成果發布活動現場,威海光威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帶來科創成果——高強高模碳纖維,該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滿足了我國航空航天等領域對高強高模碳纖維的迫切需求。
威海光威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壯志介紹,經過多年的科研攻關,公司圍繞高性能原絲制備、石墨化工藝、表面處理等關鍵環節,突破了高強高模碳纖維用原絲的可控制備、微晶結構調控及石墨化爐穩定控制等關鍵技術,并實現工程化生產。

“‘高強高模碳纖維’榮獲2024年度山東省十大科技創新成果,不僅是對公司多年來創新成果的肯定,更是對企業未來發展的期許與鼓勵。”王壯志表示,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通過持續的技術投入和人才培養,企業不斷突破技術瓶頸,推出了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高質量、高性能的新產品。
經濟導報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十大科技創新成果發布,涵蓋眾多新技術、新業態,涉及眾多戰略性新興產業,充分彰顯了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科技密度”和“創新濃度”,代表了山東科技創新的先進水平。

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活動自2023年7月啟動以來,通過有組織地遴選和發布重大科技成果,為技術找場景、為成果找市場,真正將技術優勢轉變為市場優勢。
2024年,為落實好“科技金融20條”,山東進一步完善了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政策體系。科技成果轉化貸款省市風險補償比例上限被提高至90%,配套給予企業實付利息40%、最高50萬元的利息補貼。此外,山東還創新財政科技資金投入方式,變無償撥付為股權投資,今年以來遴選88個科技項目,通過股權直投、撥投結合、先投后股等方式差異化支持,投資達到10.7億元。
山東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更好發揮“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示范撬動作用,山東還將加強科技股權投資先投后股、撥投結合、股權聯動等試點工作,做好跟蹤服務、防范風險。同時,試點開展股權聯動支持地方重大科技項目,以省級科技資金為引導,聯合省級投資管理機構、市縣兩級財政資金、社會資本,支持地方重大科技項目創新突破。
發展動力進一步增強
2021年11月,濟南市獲批全國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被賦予在科創金融領域先行先試的重任。 經過4年的探索實踐,濟南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各項標志性指標變化明顯,科創企業發展動力進一步增強。

2024年9月24日,濟南市入圍AIC股權投資試點,成為全國18個試點城市之一。2024年12月30日,山東首支AIC股權投資基金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注冊成立,基金規模10億元,通過股權投資為數字經濟、科技創新賦能,目前基金首批儲備項目已開展前期盡調。
借此契機,濟南市通過建立“專營機構支撐、專屬產品支持、專項政策引導、專家團隊服務、專門板塊培育、專業載體聚焦”,以及“人才團隊可作價、信用數據可定價、知識產權可估價、科創企業可評價”的“六專四價”工作體系,暢通了“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從創新試點探路,山東堅持政府引導。以濟南為例,通過構建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基金投資體系,為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提供高適配性的資本支持。通過拓寬科創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推動重點企業發行科創類債務融資工具,新增直接融資額年均超3000億元。
“山東每一項科技創新成果都是強省建設的基石,都是匯聚高質量發展澎湃動能的密碼。山東將聚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速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建強用好山東科技大市場,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大市場品牌。完善‘山東好成果’發布推廣機制,一體推進重大科技成果產出、評價和運用轉化。”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孫海生表示,“創新”已成為貫穿2025年經濟工作的關鍵詞,山東科技系統將更大力度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抓好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