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2025年山東科技工作會議在濟南召開。會議中,山東省科技廳廳長孫海生表示,2024年,全省科技部門機構改革后踏上新征程,聚焦“科技引領產業發展”這一主線,搶抓機遇,迎難而上,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加快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聚焦科技與產業融合,山東2024工作按下“快進鍵”。據介紹,山東高新技術企業突破3.5萬家,居全國第四;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5萬家,居全國第三;企業研發投入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達到88.5%,居全國第一;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90%以上由企業牽頭承擔。

2024年,山東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預計增長1.5個百分點,超出“十四五”規劃目標2.8個百分點。山東全社會研發投入達到2386億元,增長9.4%,高于全國1個百分點。
孫海生表示,科技引領產業發展工作體系不斷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持續突破,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也不斷提高。山東布局實施29個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和124個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加速實施“氫進萬家”“北斗星動能”等28個科技示范工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商用碳纖維地鐵列車、12英寸碳化硅襯底、光學級鈮酸鋰晶體、145GHz光波元件分析儀全球首發;全球起飛重量最大、運力最強的固體運載火箭“引力一號”點火升空;全球最大直徑智能盾構機“山河號”順利下線;亞洲首艘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惶枴背龈蹎⑦\;擁有完全自主產權的國內最大功率先進核電機組——“國和一號”示范工程1號機組實現滿功率并網發電;國內首套年產20萬噸聚烯烴彈性體工業化裝置建成達產;高強高模碳纖維材料打破國外壟斷。企業真正成為科技創新的“出題人”“答題人”“閱卷人”。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推進新時代科技強省建設的關鍵一年。孫海生表示,2025年,山東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速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基礎研究經費增速高于全社會研發經費增速;完成省重點實驗室重組,總數達到300家;新增高層次科技人才4000名以上;新布局30項左右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和120項左右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形成60項左右重大創新成果;力爭規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53.5%。
新的一年,山東科技部門將在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提升科技創新平臺效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民生領域科技創新和優化科技創新生態上精準發力,加快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奮力譜寫科技強省建設新篇章。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