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交通運輸廳獲悉,1月14日在濟南召開的2025年全省交通運輸工作會議,總結2024年全省交通運輸工作,分析形勢,部署2025年重點工作。

會議強調,2025年全省交通運輸工作要重點做到“十個聚力攻堅”。
在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建設上聚力攻堅。謀劃好綜合立體交通網2025年、“十五五”和2035年中長期“三張圖”。全年完成投資2500億元。加快推進雄商、津濰、濟濱、濟棗、濰宿及青島連接線等6條在建高鐵建設,開工董家口至五蓮鐵路及膠新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及4條鐵路專用線。提速推進34個高速公路續建項目,新開工2個、力爭通車15個高速公路項目,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9300公里。實施普通國省道養護工程2000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5000公里。加快推進日照港轉型升級等項目,新增港口通過能力1700萬噸,全年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21億噸。年底內河高等級航道里程超過500公里,內河港口貨物吞吐量超過1.6億噸。加快小清河航運市場培育。加快建設濟南機場二期,年內建成棗莊機場,力爭開工建設聊城機場。全省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突破520公里。
在提高交通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上聚力攻堅。著力做好助企攀登、升規納統,重點對規上企業、接近升規標準的“準規上”企業以及基礎較好的成長型“幼苗”企業等,加強培育扶持,引導做大做強,進一步提升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在加快交通強國示范區建設上聚力攻堅。全面落實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建設方案和五年行動計劃。完成智慧高速公路等部試點任務驗收,加快推進2024年以來新獲批的17項試點任務。對標江蘇、浙江、福建等省份試點工作,高標準推進全省客貨郵融合發展、智慧數字物流、內河航運、海河聯運等工作。
在積極構建國際物流大通道上聚力攻堅。以山東世界級海洋港口群為龍頭引領,努力打造連接沿黃城市群、東聯日韓、西接亞歐的沿黃陸海大通道。支持青島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濟寧建設北方內河航運中心。全年新增10條外貿航線、4個內陸港。加快建設濟南、青島中歐班列集結中心。
在深化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上聚力攻堅。推動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年內鐵路和水路貨運量比2020年分別增長10%和12%。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深化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試點。持續推動全省農村客貨郵融合擴面提質,實現縣級客貨郵業務全覆蓋。
在培育發展交通新質生產力上聚力攻堅。大力發展低空經濟,制定出臺支持政策,加快通用機場規劃建設,拓展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推動山東成為全國低空經濟和通用航空產業重要集聚區。加快“氫能高速”“氫能港口”建設,擴大“零碳服務區”、邊坡光伏等應用。加快新能源清潔能源車船應用,推動營運船舶等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
在進一步深化交通運輸改革上聚力攻堅。加快建設統一開放交通運輸市場,促進全省交通運輸市場統一開放和競爭有序。深化拓展“信用交通省”和“信用交通市”建設成果。深化跨區域跨部門執法協作,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此外,將在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交通建設上聚力攻堅、在持續深化行業黨建上聚力攻堅、在堅決扛牢管黨治黨政治責任上聚力攻堅。
2024年是山東交通運輸發展極為重要、非同尋常的一年:
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全面提速。全年綜合交通投資完成3252億元。日蘭高鐵全線貫通,濰煙高鐵開通運營,高速鐵路里程達到3047公里,居全國第一位。臨淄至臨沂等8個高速公路項目建成通車,高速公路達到8755公里,六車道及以上占比提升到40%。青島港董家口12萬噸級油品碼頭工程等建成投產,沿海港口新增萬噸級以上泊位13個,總數達到394個。新增內陸港10個,總數達到51個。濟寧以南全線達到二級航道通航條件。小清河復航工程開啟河海直達模式。煙臺機場二期轉場運營,民用機場數量10個。通用機場總數達到22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達到12條、超過450公里。
綜合運輸服務保障能力持續提升。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20億噸,穩居全國第一位,集裝箱吞吐量超過4500萬標箱;內河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1.2億噸。沿海港口集裝箱海鐵聯運量達到420萬標箱,連續十年居全國第一。青島入選第三批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國際航空執行貨運航線24條;海上外貿集裝箱航線總數260條。山東中歐班列運營國際線路56條、通達27個國家,累計開行突破1.1萬列,貨值超1100億元。國際公路運輸持證人(TIR)達到44家,企業數和發運量均居全國第一。
交通運輸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省政府印發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低空經濟開局起勢。成功申報智能建造裝備關鍵技術與系統、公路基礎設施智慧建造與運維2個省重點實驗室。內河船舶防污染實現全鏈條智慧監管。濰坊港建成全國首個“零碳港區”,高速公路路域光伏發電總裝機量達到600兆瓦,居全國第一位。
此外,通過深入實施農村公路提質增效專項行動,新改建農村公路7570公里。全年建成旅游公路1370公里,錦繡五蓮·齊魯風情5號路等3個項目獲評全國第二批交通與旅游融合發展示范案例。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實習生 禚亦秋 李子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