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天能重工(300569.SZ)發布公告稱,基于未來風電行業發展趨勢以及珠海市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的歷史機遇,為縱深推進公司“兩海戰略”的實施,擬以5億元在珠海成立全資子公司天能重工(珠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新能源發電業務已經成為天能重工主要利潤源。在業績方面,天能重工2024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創歷史同期新低。
拓展海工業務市場
據披露,天能重工(珠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5億元,位于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環島東路,經營范圍一般項目包括供應鏈管理服務、專用設備制造(不含許可類專業設備制造)、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制造、光伏設備及元器件銷售、風力發電技術服務等,經營范圍許可項目為發電業務、輸電業務、供(配)電業務等。天能重工將持有該公司100%股權,資金來源為自有及自籌資金。
天能重工表示,“此次對外投資將依托控股股東平臺資源,協同推進相關產業新能源化以及拓展海工業務市場,同時子公司將作為公司面向未來產品多元化及新產品開發的技術研發平臺。”
公開資料顯示,天能重工為風電塔筒行業的國內龍頭企業之一。自2016年上市后,該公司產品成功實現轉型升級,從陸上轉到海上加快實現公司的“兩海”(海上風電和海外風電)發展戰略。隨后,該公司逐漸向下游新能源產業進行延伸。目前,天能重工主營業務是風機塔架及其相關產品的制造和銷售,以及新能源發電項目的開發投資和建設運營。
公告中,天能重工還提示,本次擬設立的全資子公司需按規定程序辦理工商登記備案手續,尚需相關政府管理部門的核準,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在未來實際經營過程中,可能受到宏觀經濟、行業政策、經營管理等因素的影響,存在一定的市場風險、經營風險、未來項目進展不達預期的風險等。
2024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下滑至17.27%
財務數據方面,2021年度至2023年度,天能重工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40.81億元、41.83億元、42.35億元,實現凈利潤分別為3.98億元、2.34億元、2.47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該公司業績出現大幅下滑,營業收入為18.27億元,同比下降30.46%;凈利潤為737.55萬元,同比下降96.44%。值得注意的是,其2024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創下了歷史同期最低記錄。
對于業績下滑,天能重工此前在2024年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主要是在制造領域,塔筒行業由于供需關系的不平衡所造成的價格內卷,以及報告期內部分客戶項目進度不及預期,出貨速度緩慢、銷量減少等原因,共同導致了公司利潤規模受到影響;同時,在新能源發電領域,2024年雖然增加百倫風電站和武川風電站,但整體風速較上年同期減小,存量風電廠發電量減少。
但天能重工也表示,隨著行業旺季的到來,風電裝機及施工交付情況有望迎來回暖;此外公司還將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通過“兩海戰略”,尋求新的增長點和利潤空間,提升企業的整體盈利能力。
從業務上來看,目前天能重工的利潤還不是靠塔筒主業來貢獻,而是靠新能源發電業務。2024年上半年,該公司新能源發電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45億元,毛利率為64.11%,已成為其絕對的主力,而塔筒等風電設備制造業務的毛利率僅為4.67%。
值得注意的是,天能重工的毛利率也出現明顯下滑。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到2023年以及2024年前三季度該公司毛利率分別為28.72%、23.25%、18.83%、20.11%、17.27%。同時,天能重工的現金流狀況不容樂觀,2021年到2023年,該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分別為-41888.35萬元、-11094.62萬元、-53135.90萬元;2024年才稍有流入,前三季度其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為11580.18萬元。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天能重工應收賬款占總資產的比例較高。2023年末和2024年9月末,該公司貨幣資金余額分別為12.61億元和9.12億元,占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9.82%和7.5%;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35.37億元和29.25億元,占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27.54%和24.10%。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楊佳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