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伊始,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了一系列重點工作部署,明確提出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一貨幣政策的定調引發關注,也為市場帶來更多期待。
中國人民銀行強調,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為經濟穩定增長創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金融總量穩定增長,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更好把握存量與增量的關系,注重盤活存量金融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堅決防范匯率超調風險。
從“穩健”到“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轉向,反映的不僅是貨幣政策的簡單調整,而是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和對未來經濟工作的謀劃。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的貨幣政策基調一直保持“穩健”狀態。從“穩健”到“適度寬松”,貨幣政策會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進行靈活調整。如今,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央行對貨幣政策進行了必要的調整,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被提上日程,顯示出對重點領域金融支持力度的增強。
“適度寬松”意味著什么?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合理的貨幣供應量、低利率水平和相對寬松的信貸環境,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這一政策的核心是,通過增加市場上的流動性,引導更多資金投向創新、消費等領域,促進消費和投資,為實體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推動經濟增長。
適度寬松將體現在流動性管理上,央行將通過降準、降息等工具,增加市場的資金供應,保持流動性充裕、金融總量穩定增長。
貨幣政策基調轉為“適度寬松”,這也是我國實施“穩健”貨幣政策基調10多年后的首次調整。
去年12月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從多個領域部署了2025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打好政策“組合拳”,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為未來經濟增長提供了必要的貨幣政策支持。在全球經濟環境復雜的背景下,適度寬松能夠為市場注入更多信心,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支持實體經濟持續向好。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孫羅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