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陽光海岸上的木棧道、打卡海龍灣棧橋、在燈塔下看一場絕美日出......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外出旅游成為人們放松身心的不二之選,有著諸多“網紅”景點的日照成為首選,帶動了當地民宿的快速發展。
據統計,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日照市民宿數量攀升至4000余家,全市現有在營精品民宿2562家,累計接待住宿旅客195.62萬人次,已經從傳統漁家樂蛻變至精致院落,從民俗旅游村到民宿集聚區,從“一鋪床位”到“一種生活”。
然而,在“民宿+”多元業態融合發展的進程中,資金短缺問題逐漸成為制約行業進一步突破的瓶頸。日照e融平臺精準洞察行業痛點與變革需求,主動順應轉型升級趨勢,不斷“撮合”“金融+民宿”的深度融合,持續研究解決民宿老板面臨的融資難題,推動了當地民宿行業快速發展。

主動對接 助力民宿業加速升級
徐老板是日照民宿行業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作為日照嵐山區周邊知名民宿主人,其民宿以獨特設計和優質服務獲游客好評。不過,面對市場競爭,他決定全面改造升級民宿,提升住宿體驗。
e融平臺了解民宿業主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所面臨的資金需求后,深入分析其經營狀況、財務狀況以及改造升級的具體需求,通過數據分析為徐老板精準“畫像”后進行銀行信貸產品匹配,為徐老板申請了100萬元的“文旅貸”,貸款周期為12個月,資金需求滿足,貸款期限合理,利率適中,助力民宿業主實現“打怪升級”(改造升級)的夢想。
據悉,在此前的調查中,e融平臺的工作人員就發現,與徐老板類似,許多民宿業主因缺乏足夠的抵押物或信用記錄,難以從傳統機構獲得貸款,導致裝修升級、市場營銷升級等關鍵環節因資金匱乏難以讓民宿再“+”(加)一步。
秉持“金融支持民宿業發展是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的初心使命,日照e融借助平臺對接金融機構的優勢,多次開展實地調查和行業分析,從地方法人機構及擔保機構,尋求民宿業貸款的契合點,在民宿、擔保機構及銀行間尋找個性化的金融服務方案,確保每一個民宿企業的需求都能精準對接每一筆貸款,實現了民宿領域的服務優先、貸款優先的“雙優先”政策。
目前,在日照e融平臺申請的經營主體超過100戶,放款70余戶,放款額度5700萬元,有力推動了民宿業與金融業的深度融合,為日照市金融生態與旅游產業優化升級增添新動能。
引灌金融活水 助力民宿“提貸出彩”
面對民宿升級轉型對資金的渴求,e融平臺也在著力擴展自己的“朋友圈”,以“多銀行合作”為切入點,發揮平臺“撮合”優勢,因“宿”制宜,全方位服務好民宿產業。
目前,平臺與齊魯銀行、工商銀行等熟悉日照民宿市場的分行聯合,與日照銀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深度合作,采取經營民宿申請、平臺推薦、銀行機構參與的模式,助力打造“文旅貸”系列新品牌,“日擔文旅貸”“齊魯富民貸”“民宿貸”等貸款產品,累計提供了超過1.3億元的融資支持。
安先生是日照山海天景區附近一家知名民宿的經營者,他意識到,“民宿都是一個樣”,只有不斷提升民宿的品質和特色,才能在行業發展中勇立潮頭。在了解到平臺“文旅貸”系列產品信息后,安先生立即與日照e融取得了聯系,隨后安先生順理成章地獲得貸款并對民宿和環境全面改造,安先生對民宿追求的品質提升,可以讓他的民宿能在淡季的海邊點燃“冬天里的一把火”。
有了安先生的成功,民宿企業無需繁瑣的抵押手續,僅憑良好的經營記錄和信用評分,即可獲得低利率、長期合作的貸款支持,產品年利率最低可至3.9%,有效緩解了付息壓力,讓民宿老板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小規模民宿興起的浪潮中去。
金融賦能 繪就日照“金融+產業”新畫卷
“培育一批中高端酒店品牌和民宿品牌,支持住宿業與旅游、康養、研學等業態融合發展”已成為國家政策指導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e融平臺由市財政部門主管,是市屬國有企業運營維護的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在推動當地民宿業高質量發展自然是責無旁貸。
如何推動民宿高質量發展一直是平臺關注的重點工作,特別是隨著日照熱門景點不斷出圈后,平臺更是開始進一步考慮如何將“流量”變為“留量”。由此,e融平臺不斷調整工作重點,與財政部門、文旅部門、擔保集團及銀行等頻頻對接,確定了“金融能為民宿做什么”這一主題,將民宿這一實體做成高質量的旅游載體當作重要的工作方向。
平臺通過數字化應用的優勢,線上輸出信貸產品,為民宿業主提供成本更低,質量更高的金融服務,助力民宿提質升級,進而延伸至民宿業主存款、貸款、理財等全方位金融需求進行全鏈條覆蓋。除了各銀行積極參與、對接外,省農擔公司也為山海天區域的民宿改造提供了5億元的資金擔保保障,共同為日照民宿產業金融生態注入活力。
不僅在民宿領域成績斐然,日照e融還在科創、信息技術、新能源等新質生產力賽道上,與各行業同心同行、同頻共振,持續發揮在金融服務方面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為地方經濟發展“謀略助力”,讓企業“打卡出圈”,為銀行“出策出彩”。隨著日照市經濟的持續繁榮和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日照e融正努力朝著推動日照市金融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和升級的方向努力,為當地產業發展續寫更輝煌的篇章。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通訊員 呂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