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濟南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對《濟南市政府引導基金管理辦法》(下稱《辦法》)進行解讀。

濟南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單哲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市級政府引導基金累計出資設立基金84只、認繳規模890.8億元、實繳305.46億元(其中市級引導基金實繳41.58億元),實現市級引導基金放大7.35倍,累計投資項目575個、投資金額235.56億元;2024年以來,先后引入和普威視、泰萊生物等10余家專精特新企業總部、生產基地、功能型子公司落地濟南,在服務重點產業發展、支持科技創新、助力招商引資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隨著市場環境變化和濟南市基金業的不斷發展,市級政府引導基金在實際運作過程中遇到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需對原管理辦法進一步修訂和完善。因此,研究出臺了新的《辦法》,旨在加強政府引導基金管理,持續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更好地服務全市重點項目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
《辦法》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全市重大戰略實施、重點產業布局和重大科技攻關等進行優化,提出了“6+N”基金集群新架構,其中“6”是6只引導基金(母基金),具體為天使創投、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戰略新興和重大項目協同發展引導基金;“N”是引導基金下設的參股基金、股權直投基金等。6只引導基金以公司制形式組建,計劃5年內每只引導基金規模達到100億元。
其中,天使創投引導基金積極響應“耐心資本”“長期資本”號召,重點扶持初創期、中早期科技型企業成長;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戰略新興等4只產業引導基金,立足濟南四大主導產業、標志性產業鏈群、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高質量發展,著力支持濟南本地產業升級和戰略新興產業培育;重大項目協同發展引導基金聚焦“延鏈、拓鏈、補鏈”,開展重大項目招商引資和協同投資。
6只引導基金下設N只參股基金、項目基金,以市場化方式引導撬動社會資本投資,逐步打造“6+N”引導基金架構,著力構建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基金投資體系,為不同成長階段的企業提供相適應的資本支持。
結合引導基金功能定位,差異化設置管理人(GP),引導基金管理公司從以出資為主的傳統運作模式,向出資與管理相結合的模式轉變。對天使創投引導基金和戰略新興產業引導基金,明確標準,在全國范圍內公開遴選頭部管理機構擔任GP,充分發揮頭部管理機構資源和專業優勢,吸引優質項目落地;其他引導基金探索雙GP管理模式,聚焦主導產業,精準有效發力,提升產業項目市場化運作水平。
為提升基金運作水平和資源配置效率,《辦法》進一步明確了各類引導基金的投資領域,建立了重點項目庫和項目篩選評價機制,確保投資項目政策目標精準、投資運作高效。
《辦法》在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原則的基礎上,按照6只引導基金功能定位,在出資比例、返投要求等關鍵環節提出了差異化要求,力圖通過靈活的政策設計,全面激發基金投資活力。
根據參股基金類型提出差異化返投要求,對聚焦“投早投小投科技”的創投類、天使類基金,返投倍數放寬至1.1倍,產業類參股基金返投倍數維持1.5倍不變。同時適當放寬優惠購買引導基金份額年限,考慮到天使類、創投類基金投資的項目所處階段較早、風險較大,參股基金優惠購買引導基金份額的年限放寬至5年。
單哲表示,《辦法》還著眼于基金管理規范和投資質效提升。建立基金運行監測機制,嚴把管理機構和托管銀行門檻,增強基金風險防范能力。強化基金公司管理職責,合理把控出資順序,建立風險防控機制,明確基金退出路徑。制定多層級基金年度績效評估制度和差異化績效評價體系,準確評價基金真實投資效能,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楊佳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