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泉城歐樂堡景區游人如織。 |
◆導報記者 謝衛振 通 訊 員 康石磊 孫淑怡 范露
齊河是德州市唯一的沿黃縣,與省會濟南隔黃河相望。 今年6月11日,文化和旅游部發布公告,確定全國22家旅游度假區為新一批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齊河黃河國際生態城旅游度假區入選,成為德州市首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也是山東省首家沿黃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變資源優勢為發展勝勢 近年來,齊河縣依托沿黃區位優勢,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戰略牽引,錨定“建設享譽全國文旅強縣”戰略目標,全面推進文旅產業蓬勃發展,走出了一條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兩山”兼得的發展路子。 縱觀齊河的文旅產業發展,是一場厚植生態優勢,立足人文資源,實現“從無到有”向“有中生優”的文旅蝶變。 2008年,齊河以黃河國際生態城為平臺,重點在文化旅游產業上做文章。按照“三分之一水面、三分之一綠化、三分之一建設”的思路,齊河高標準編制生態城總體規劃及生態景觀、綜合交通、土地利用等專項規劃,通過招引重大文旅項目,在保護的前提下推動科學開發。 從2011年海洋極地世界建成,到夢幻世界、水上世界、動物王國、中國驛·泉城中華飲食文化小鎮等項目相繼投入運營,再到黃河文化博物館群、齊州國際大酒店等大項目的接踵落地,黃河國際生態城實現了從“一個項目、一條路”到“一個集群、一大板塊”的華麗嬗變。 龍頭帶動引領全域突破 乘著“兩河牽手”的東風,齊河以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為切入點,挖掘特有的黃河文化,將鄉村旅游資源串珠成鏈,打造特色鄉村旅游線路。 位于德州市“兩河牽手”工程八個景觀節點最南端的馬集鎮,以“農文旅結合”為方向,打造集文化體驗、生態康養、親子休閑、研學旅行、文化創意于一體的“黃河第一驛站”項目。 同樣位于“兩河牽手”沿線的趙官鎮,發揮臨近黃河、坑塘較多的優勢,以董寺村農業服務專業合作社為引領,種植蓮藕500余畝、黃河大米100余畝;采用立體種養模式,套養小龍蝦400余畝、黃河鯉魚100余畝、甲魚40余畝,帶動村集體增收、群眾致富。該鎮還與濟南淘居院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簽訂30套民宿改造合同,并對董寺小學進行改造提升,打造以文化傳承、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為一體的研學教育基地。 近年來,齊河充分利用現有旅游資源,不斷完善鄉村民宿集群、紅色教育展館、革命主題廣場、農家書屋等旅游設施,提升旅游民宿聯動效應,全力打造住宿、體驗、旅游綜合體。齊河還積極發展“民宿+互聯網”產業,鼓勵民宿入駐美團、攜程、飛豬等網絡平臺。如今,該縣正構建省級旅游民宿集聚區,打造一批星級民宿,引導民宿向精品化、高端化、特色化發展。同時,深入挖掘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將齊河民宿做優做精,形成縣域特色民宿品牌效應。 推動農旅結合,齊河深入打造特色本土品牌,讓鄉間“好物”變成了熱銷“香物”。“我們整合本地黃河鯉魚、黃河大米、空心掛面等特色農產品,打造‘黃河味道·齊河區域’文旅商品品牌,涵蓋文旅商品200余種,進一步推進農文旅融合走出鄉村振興共富路。”齊河縣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旅游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柴延峰介紹。 齊河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挖黃河文化內涵,集中推出可觀看、可參與、可帶走的文化體驗。先后推出黃河生態文化、黃河安瀾研學等10余條主題線路,舉辦“黃河大集”“村村有好戲”等民俗節會,建成50余家“山東手造”展銷中心、非遺工坊,通過文旅融合蓄足鄉村振興新動能。 目前,全縣擁有國家A級景區13家;2023年,全縣接待游客首次超過760萬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增長100.63%。黃河國際生態城旅游度假區正著力打造深度文旅融合產品,包括黃河文化展廳、黃河安瀾研學、黃河水鄉國家濕地公園等;建設沿黃慢行廊道、藝術創意景觀、主題標識系統等黃河主題景觀體系;打造黃河文化消費業態體系,包括黃河主題客房、黃河非遺美食、“黃河味道”特色商品等,將黃河文化深度融入旅游度假區建設。據了解,2025年山東省旅發大會主會場設在齊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