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證監會修訂發布《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計算標準規定》(下稱《風控指標規定》),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券商風控指標體系的優化,有助于引導證券公司優化業務結構和資產配置,加大服務實體經濟和居民財富管理的力度,同時將推動行業供給側改革,鼓勵券商通過并購重組做大做強。
記者注意到,此次修訂將通過放寬高評級優質券商風險資本準備調整系數和表內外資產總額折算系數,拓展優質證券公司資本空間。
近年來,各類別證券公司數量總體保持穩定,A類、B類、C類公司數量占比分別為50%、40%、10%,AA級別公司保持在14家左右。與初版相比,修訂后的《風控指標規定》對分類評價結果居前的券商有多方面“優待”。
例如風險資本準備調整系數方面,連續三年A類AA級以上(含)由0.5下調為0.4;連續三年A類由0.7下調為0.6;A類0.8,B類0.9,C類1,D類2,與此前無變化。
表內外資產總額折算系數方面,連續三年A類AA級以上(含)為0.7,連續三年A類為0.9,其余為1;凈穩定資金率方面,明確連續三年A類AA級以上(含)、連續三年A類的公司,可將剩余存續期大于等于6個月小于1年的負債分別按20%、10%的比例計入可用穩定資金。
相關指標的優化,有助于分類評級結果居前的優質券商破除當前的凈穩定資金率、資本杠桿率等風控指標瓶頸,進一步提升凈資產收益率,拓展業務并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加快機構與資管業務發展,更好做優做強。
記者注意到,從政策面看,推動證券公司做優做強今年多次被提及。
證監會3月發布的《關于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提出,力爭通過5年左右時間,推動形成10家左右優質頭部機構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態勢,到2035年,形成2至3家具備國際競爭力與市場引領力的投資銀行。4月出爐的新“國九條”也提出,支持頭部機構通過并購重組、組織創新等方式提升核心競爭力,鼓勵中小機構差異化發展、特色化經營,明確鼓勵頭部券商以并購重組方式做大做強。
從實踐來看,國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證券一事正在積極推進,一旦成功,新券商無論是總資產還是凈資產規模,均將超越中信證券位列行業第一。多家券商也表示,兼并收購是實現外延式發展的有效手段,將審慎研究關注行業并購機會。
在監管政策引導券商資本集約式發展,同時鼓勵券商通過并購重組做大做強,行業盈利分化加大的背景下,券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程有望加快。
(大眾報業·經濟導報記者 段海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