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前夕,水發燃氣(603318.SH)披露,公司擬通過支付現金方式收購山東勝動燃氣綜合利用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勝動燃氣”)100%股權,交易價款為3.46億元,收購資金為公司自有及自籌資金。本次交易完成后,勝動燃氣將納入公司合并財務報表范圍。
“通過收購勝動燃氣100%股權,公司能夠補齊分布式能源板塊業務短板、整合優勢資源,充分發揮與勝動燃氣的收入協同、業務協同及經營協同效應,為公司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水發燃氣方面表示。
構成關聯交易
勝動燃氣是勝利油田勝利動力機械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勝動集團”)旗下專注于可燃氣體綜合開發利用、綜合能源服務等領域的投資、建設、運營為一體的分布式能源綜合服務商,公司主要從事可燃氣體綜合利用業務,具體包括為煤礦企業提供低濃度瓦斯發電運維服務、發電設備租賃與銷售、合作建站等業務。
截至目前,勝動燃氣共運行各類發電站54座,機組總數量408臺,裝機總規模282.2MW。其中,合作電站10座,機組數量79臺,裝機規模52.6MW;保運電站44座,機組數量329臺,裝機規模229.6MW。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勝動集團的控股股東東營勝動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勝動合伙”)是水發燃氣持有29.9252%出資比例的聯營企業,同時,勝動合伙的執行事務合伙人為水發燃氣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燃氣集團”),燃氣集團為水發燃氣間接控股股東水發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因此勝動集團屬于水發燃氣關聯方。本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水發燃氣與勝動集團在產權、資產、業務、債權債務、人員等方面相互獨立。
財務數據顯示,2023年度,勝動燃氣營業收入為1.27億元,凈利潤為2712.90萬元;2024年1月至3月,公司營業收入為3515.09萬元,凈利潤為443.96萬元。
在水發燃氣看來,通過收購勝動燃氣100%股權,公司可充分發揮與勝動燃氣的協同效應。
據水發燃氣方面介紹,公司在天然氣領域擁有廣泛的資源網絡和深厚的行業經驗,收購勝動燃氣后,公司可以利用自身在天然氣市場的優勢,引導勝動燃氣從原有的煤礦企業低濃度瓦斯發電服務向天然氣發電或城鎮燃氣運營領域進一步拓展,開辟新的市場空間,為公司帶來利潤增長;公司與勝動燃氣在分布式能源領域的業務模式高度相似,具備堅實的合作基礎。收購勝動燃氣后,公司可以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在分布式能源領域的市場份額,同時借鑒勝動燃氣在低濃度瓦斯電站運營和節能服務方面的豐富經驗,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和效率。
此外,公司與勝動燃氣在各自領域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和專業人才,所承接的項目存在一定重合性,因此能夠形成高效的協同機制。通過共享項目信息和資源,雙方可實現項目執行過程中的高效協同和無縫銜接,提高項目整體效益和客戶滿意度。同時,雙方共享管理經驗,可以優化項目運營流程,進而提高整體運營效率。
溢價收購“物有所值”
水發燃氣此番收購,屬于溢價收購。勝動燃氣截至評估基準日的凈資產賬面價值為1.22億元,評估后的股東全部權益價值為3.46億元(交易價款也為3.46億元),評估增值2.24億元,增值率183.97%。
作為交易對手方,勝動集團承諾,勝動燃氣在2024年、2025年、2026年實現的扣非凈利潤分別不低于2647.27萬元、2877.51萬元和3049.59萬元,累計扣非凈利潤不低于8574.37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收購勝動燃氣100%股權后,水發燃氣新增可燃氣體綜合利用發電服務業務,這與勝動集團下屬公司部分業務存在重合,但勝動集團下屬公司的相關電站業務均已委托給勝動燃氣運營管理。水發燃氣坦言,本次交易可能面臨標的公司估值風險、盈利能力波動風險、盈利預測風險等;交易完成后,未來經營管理過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資源整合風險、協同效應無法充分發揮等風險。
水發燃氣是一家以城市燃氣、LNG業務、綜合能源為核心主業的燃氣企業。自2019年重組以來,水發燃氣由民營上市公司變為山東省國資委控制的國有上市公司。易主之后,水發燃氣持續開拓上下游業務,目前已經完成了從上游液化天然氣生產,到中游燃氣裝備為主的高端制造,再到下游燃氣應用領域的分布式能源和城鎮燃氣供應的全產業鏈布局。
財務數據顯示,水發燃氣盈利能力穩定。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為12.10億元,同比下降24.09%;凈利潤為4395.60萬元,同比增長15.10%;扣非凈利潤為4414.99萬元,同比增長32.18%。
水發燃氣的前身是派思股份,2019年,公司易主水發眾興集團,隨即進行了系列產業布局,公司經營業績因此持續增長。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為10.21億元,2023年為32.01億元。2020年至2023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0.24億元、0.41億元、0.45億元和0.72億元,呈現持續增長態勢。
“水發燃氣此番通過外延式收購,可以完善產業布局、提升盈利能力,此次溢價收購可謂物有所值。該公司與勝動燃氣在分布式能源領域的業務模式高度相似,通過收購,能夠達到補短板、高效協同等目的。”華北地區一家券商的業務經理郝慶對經濟導報記者分析。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