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研人員在觀察航天馬鈴薯種子組培苗。 |
◆導報記者 謝衛振 通 訊 員 于東鈞 賈鵬
9月9日,希森馬鈴薯種業聯合會第五屆年會盛典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商都縣舉行。本次年會上,樂陵希森馬鈴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希森薯業”)依托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向全球發布了其最新科研成果——“希森77號”馬鈴薯新品種。 作為國內馬鈴薯育種領域的領軍企業,此次新品種的發布不僅標志著希森薯業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又一重大突破,更為我國馬鈴薯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7年由科技部批復,依托希森薯業組建,先后在山東省樂陵市、北京市延慶區、內蒙古商都縣建立3個現代化馬鈴薯育種基地,致力于中國馬鈴薯品種的繁育。據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研人員介紹,“希森77號”在產量、品質、抗病性等方面均表現出色,有望成為推動我國乃至全球馬鈴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事關國家糧食安全,掌握了種子就有了端牢飯碗的底氣。‘希森77號’的發布是希森科研團隊不懈努力的結果,也是希森薯業對國家糧食安全承諾的踐行。”希森薯業董事長梁希森在發布會上致辭時表示,希森馬鈴薯種業始終將科技創新作為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致力于馬鈴薯新品種的研發與推廣,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貢獻力量。截至目前,希森薯業的馬鈴薯原種產能達到8億粒,脫毒種薯占據國內市場20%份額,規模與產能均位居全國第一。 據悉,“希森77號”馬鈴薯新品種具有高產、優質、抗病性強等特點。在田間試驗中,“希森77號”表現優異,不僅產量顯著提升,而且薯形整齊、口感細膩,不易空心。同時,該品種對馬鈴薯晚疫病、早疫病等多種常見病害具有良好的抗性,有效降低了種植過程中病蟲害的發生,提高了農產品的安全性。 “希森77號”的發布上市不僅得到了業內專家的高度評價,也吸引了眾多馬鈴薯種植戶的關注和認可。“我一直都選擇希森薯業的種薯,這個企業總是能給我們帶來驚喜,今天發布的新品種更是讓人眼前一亮。‘希森77號’的高產抗病特性正是我們所需要的,期待通過種植‘希森77號’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現場一位來自內蒙古的種植大戶難掩興奮地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梁希森介紹,馬鈴薯育種是萬里挑一,幾萬株育種材料才有望選育出一個理想的品種,正常育成新品種的時間一般在八年以上。新品種“希森77號”歷經田間株選、檢測、莖尖培養、擴繁、自然隔離繁殖、大田隔離繁殖等程序,耗時12年才繁育成合格種薯銷售給種植者進行商品薯生產。作為中早熟鮮食、薯條加工兼用型品種,它抗高溫,喜水肥,干物質含量高達21.6%-24%。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希森薯業在馬鈴薯育種領域的創新實踐遠不止于此。近年來,該公司依托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開展馬鈴薯種質資源創新評價利用、常規遺傳育種、基因編輯生物育種、航天育種以及育繁技術、配套栽培技術的研究、應用、示范推廣等,在馬鈴薯種源核心關鍵技術上不斷取得突破。其中,“希森6號”等馬鈴薯品種已在全國多個省(區、市)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希森薯業自成立以來,投資近40億元,依靠科技創新已研發示范推廣33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馬鈴薯品種,累計推廣總面積達3500萬畝,帶動了超100萬農民致富,成功把“小土豆”做成了“大產業”,同時成為中國第一家馬鈴薯“育繁推”一體化的企業。當前,希森耐鹽堿育種、航天育種等新研發方向已見成效;除當天對外發布的“希森77號”新品外,儲備待推廣的馬鈴薯新品種(系)近30個,包含早熟、高淀粉加工、抗旱、耐寒、耐鹽堿等各類專用型新品種。 對于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梁希森坦言,希森薯業將繼續秉承科技創新的發展理念,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快馬鈴薯新品種的研發選育與推廣應用步伐,不斷提升種薯生產能力;充分利用中心平臺和科研團隊的優勢,積極開展技術指導和集中培訓,促進科技成果盡快進村入戶,服務跟蹤到田間地頭;同時,希森薯業還將積極探索馬鈴薯深加工,推動馬鈴薯全產業鏈的協同發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有力支撐,貢獻希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