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段海濤
山東立體停車設備制造商大洋泊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洋泊車”)的上市之路再生波折。
大洋泊車9月12日披露,公司于9月10日與財信證券解除了輔導協議,山東證監局于9月11日確認公司終止輔導;同一天,大洋泊車與華福證券簽訂了輔導協議,并向山東證監局報送了輔導備案材料,上市目標仍為北交所。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大洋泊車早在2014年就簽訂過輔導協議,2017年曾提交創業板上市申報材料,在創業板上市折戟后,其在2021年、2023年又先后與兩家券商簽訂輔導協議。此次更換券商后,大洋泊車近10年的上市夢想能否成真,引人關注。
更換券商
輔導期“無縫”銜接
大洋泊車披露,公司于2023年11月30日與財信證券簽訂了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之輔導協議;2023年12月1日,公司向山東證監局報送了輔導備案材料;12月5日,山東證監局受理了公司的上市輔導備案申請,大洋泊車就此進入輔導備案階段。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財信證券共對大洋泊車進行了兩期輔導,內容包括對三會召開情況進行跟蹤了解,對內部控制有效運作情況進行跟蹤調查,向大洋泊車介紹北交所審核動態、傳達最新監管政策,對公司是否達到上市條件進行綜合評估等。
對于大洋泊車存在的問題,財信證券在輔導工作進展報告中提到,大洋泊車目前的相關公司治理制度適用于新三板創新層,需要在正式申報北交所之前重新訂立;大洋泊車已建立了一整套財務會計核算制度等相關內部控制制度,能如實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但仍有部分內部控制環節尚需要進一步完善與細化。
據了解,財信證券本已安排了針對大洋泊車下一階段輔導的輔導人員,但雙方在9月10日簽署了輔導解除協議,正式“分手”。大洋泊車給出的說法是“公司戰略發展需要”。
不過,與財信證券的“分手”,并不代表大洋泊車放棄了北交所上市計劃,相反,大洋泊車一天也不想浪費,在9月11日山東證監局確認輔導終止的當天,大洋泊車就與華福證券簽訂了輔導協議,并再次向山東證監局報送了北交所上市輔導備案材料。
對于此次更換輔導券商,大洋泊車相關人士9月13日向經濟導報記者表示,此前財信證券是公司在新三板的主辦券商,并對公司進行持續督導,今年7月公司與財信證券解除了持續督導協議,轉而由華福證券擔任主辦券商并履行持續督導義務,此次更換輔導券商算是一種延續。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大洋泊車的上市計劃由來已久。山東證監局此前披露的歷史信息顯示,2014年12月,大洋泊車與銀河證券簽訂上市輔導協議;2015年9月,大洋泊車與湘財證券簽訂創業板上市輔導協議;2017年6月,大洋泊車向證監會提交創業板首發招股書;2017年底,大洋泊車傳出終止審查的消息。
在沖刺創業板折戟后,大洋泊車經過幾年沉淀,又在2021年8月與長城證券簽訂輔導協議,據稱其當時的上市目標仍是創業板。2023年12月,大洋泊車選擇攜手財信證券共同闖關北交所,卻在不到一年后再次“分道揚鑣”。
華福證券能否給大洋泊車帶來好運?也許時間會給出答案。
上半年營收下滑
凈利翻番增長
公開資料顯示,大洋泊車成立于2001年11月,公司位于濰坊,注冊資本9751萬元,是一家專業從事機械式立體停車設備的研發、規劃、設計、制造、安裝和維修保養等業務的高新技術企業,致力于促進中國立體停車設備行業發展和解決日益嚴峻的停車難問題。
據介紹,經過20余年的發展,大洋泊車逐漸形成了以液壓驅動技術、曳引驅動技術、梳齒交換技術、多種搬運機器人技術等為核心的系列產品,產品涵蓋七大類,擁有有效專利276項,銷售區域覆蓋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并出口到北美、南美、東南亞、南亞、東亞、中東、大洋洲、非洲等多個地區。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2022年7月,大洋泊車被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有效期為三年;2023年11月,公司產品液壓驅動升降橫移類機械式停車設備被認定為山東省制造業單項冠軍。
財務數據顯示,大洋泊車業績在過去幾年出現了較大波動,2021年至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5.93億元、5.11億元、6.02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955.60萬元、2034.95萬元、4823.74萬元。
2024年上半年,大洋泊車營業收入出現下滑,但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幅較大。具體來看,公司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20551.24萬元,同比減少11.47%;歸母凈利潤為1034.83萬元,同比增長113.83%。
大洋泊車在半年報中表示,上半年公司研發創新工作有序展開,研發費用為966.26萬元,完成了雙車四面存取垂直升降、雙車兩面存取垂直升降、疊板三層簡易升降等車庫類型的整機研發,同時對現有部分車庫進行了優化提升;新增十層雙車雙面垂直升降、十層雙車四面垂直升降、五層電機鋼絲繩重列式升降橫移、兩層液壓三重列式升降橫移等4項產品許可,公司產品許可數已達到105項,綜合競爭實力得到進一步加強。
大洋泊車在半年報中介紹,據公安部統計,截至2024年6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4億輛,其中汽車3.45億輛,新能源汽車2472萬輛,2024年上半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機動車1680萬輛。巨大的存量和不斷高攀的增量導致我國城市停車位缺口越來越大,傳統的停車設施難以支撐城市高速發展的停車需求,停車設施建設經營的立體化、機械化、智能化勢在必行。
大洋泊車認為,機械式立體車庫從空間入手,通過“上天入地”,充分利用有限的城市空間建設立體停車庫,能夠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解決城市“停車難”問題,優勢明顯。
需要注意的是,大洋泊車應收賬款數額較大,2022年底為4.06億元,2023年底有所下降,為3.30億元,但2024年6月末又增至3.50億元。上述大洋泊車人士向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公司近幾年應收賬款在逐步優化,數額整體上是下降的。從應收賬款周期看,2年至3年賬期的比較少,基本都是當年完工項目形成的應收款,整體是比較健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