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一段時間內被視為“香餑餑”的美元存款、美元理財產品,正在受到匯率沖擊。
截至8月30日收盤,在岸、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分別升至7.0881、7.0823,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漲逾220點,創15個月新高。
人民幣匯率拉升,美元理財產品的匯率風險也隨之暴露在投資者面前。
美元存款利率下調
“本期美元存款的利率為5%,下期可能會降至4.9%或更低,欲購從速。”近日,一家城商行的客戶經理王偉在社交平臺上“攬客”。王偉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本期購買6個月、1年期的美元定存利率皆為5%,不過需要2萬美元起存。如果是新開戶的客戶,還可以享受到5.1%的優惠利率。
經濟導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近年來,美元存款利率大幅上漲。目前不少城商行的美元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在5%左右,甚至有些超過了5%。
今年以來,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一降再降,部分美元存款產品卻以高利率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目光。
“今年上半年,來銀行咨詢美元存款產品的客戶確實不少,畢竟相對于人民幣存款利率,美元存款在利率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一家商業銀行的理財經理張萍說,“現在不少銀行整存整取存款掛牌利率均在2%以下,但美元存款利率基本上都在5%以上。”
但美元存款利率也并不穩定,近期美元存款的利率出現了回落。
投資者劉文國發現,銀行新發行的美元存款利率已經大不如前。“我從去年3月開始購買美元存款,第一次存了5萬美元3個月,年化利率是5.5%。后續多次存入不同期限的美元存款,年化利率都在5%以上。但是現在存入的話,客戶經理提供的最高年化利率僅有4.6%。”
事實上,雖然美聯儲還未正式降息,已有多家銀行提前“備戰”。部分銀行逐步下調美元存款利率,另有部分銀行美元理財的業績比較基準也有所下調。
“近期美元存款利率下調主要也是為了提前應對美聯儲降息,規避潛在的利率錯配風險。”一家商業銀行的行長助理表示,商業銀行美元存款利率一定程度上跟銀行經營結售匯需求和美元自身走勢有關。近期美聯儲降息的可能性加大,將導致美元存款利率和美元理財產品收益率步入下行通道。
匯率風險凸顯
美元存款和理財產品的收益雖然相對比較高,但隨著人民幣匯率攀升,匯率風險凸顯。
張萍表示,盡管美元存款產品當前收益相較于同期人民幣產品更具吸引力,且能鎖定一段時間的收益,但換匯“上車”仍需考慮匯率波動風險。
張萍認為,購入美元存款產品需要換匯,即將人民幣兌換成美元,但是后續美元匯率走勢存在不確定性,如果產品到期后美元貶值再兌換成人民幣,投資者實際獲得的存款利息可能并不高,甚至還可能會出現虧損。“在人民幣匯率升至15個月新高的節點上,不建議‘臨時’換匯買美元。”張萍表示。
王偉表示,建議原本持有美元活期的客戶繼續選擇這類產品,但考慮到目前的匯率波動風險,暫時不建議原本持有人民幣的客戶換匯購買。
“持有期約9個月、預期5%年化收益率的美元理財,被最近上漲的人民幣匯率反噬,最終收益率縮水到了3.5%。”一投資者在社交平臺上表示。
而投資者馬超購買的美元存款賬戶浮虧9000多元。今年7月中旬,馬超以美元兌人民幣1:7.2855的匯率換購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364275元)后,購買了一筆一年期整存整取的美元存款,年利率為5.05%。在不考慮收益的前提下,按最新匯率(1:7.0940)計算,其5萬美元只能兌換354540元,浮虧達到了9735元。
對此,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研究員周茂華表示,普通投資者選擇美元存款將面臨利率波動與匯兌風險。考慮到境內投資者最終還是要將美元存款轉換為人民幣,匯率波動將導致美元存款產品最終收益的不確定性。同時,不同的投資者還需要考慮通脹對美元存款的實際收益影響。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個人投資者通過換匯買美元存款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包括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外匯儲備的長期規劃、匯率風險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