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征求意見稿)》(下稱《規范條件》),對開展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業務企業提出新要求。這被認為標志著行業進入“調整期”。
經濟導報記者發現,目前動力電池再生、梯次利用產能利用不足,受訪專家據此認為行業亟待調整與升級;同時,山東很多梯次利用企業也在積極探索全新應用場景,并希望隨著產業的進一步調整,能在全新的市場上有所作為。
名義產能利用率僅為16.4%
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內不少城市興起了名為“騎士之家”的驛站。當時,經濟導報記者采訪得知,在“騎士之家”,快遞小哥不僅可以歇歇腳、喝喝水,還能享受換電服務;而換電的電瓶,正是山東某企業將廢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生產的產品。
廢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指的是退役動力電池雖然不再適合驅動汽車,但依然可以充放電,能應用于電動車電瓶之類場景的利用方式,是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的兩個方向之一。
然而到了今年上半年,市場監管總局印發的《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蓄電池安全技術規范》明確,針對電動自行車單體電池進行極為嚴格的6項測試。有專家分析稱,“高鎳體系三元鋰電池(汽車動力電池的主流技術之一)很難通過上述測試,今后將難以應用在電動自行車領域。”一時間,梯次利用的場景大大受限。
另據了解,運營“騎士之家”的企業是一家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白名單企業”。研究機構EVTank最近指出,截至2023年,全國156家“白名單企業”名義年產能達到379.3萬噸,但當年我國實際鋰離子電池回收量僅為62.3萬噸,全行業的名義產能利用率僅為16.4%,退役電池的供給量還未滿足回收市場的“胃口”,目前已有的白名單企業都顯得相對“過剩”。
一方面是行業產能過剩,另一方面則是既有市場縮減,在這種情況下,隨著《規范條件》向社會征求意見,行業調整勢在必行。
據山東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協會副秘書長楊陽介紹,《規范條件》提到,年梯次利用的廢舊動力電池量應不低于實際廢舊動力電池回收量的60%,還對企業布局與項目選址、綜合利用能力、產品質量、環境保護等提出要求。
“總體來看,《規范條件》為行業富裕產能的調整指明了大方向。”他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通過實踐開拓應用新場景
如上所述,電動自行車再難單獨撐起梯次利用的下游市場,于是企業開始了新實踐。
山東帥邦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帥邦新能源”)總經理姚煥啟注意到,現在很多場地電瓶車,如叉車、堆高車的電池,居然用的還是鉛酸蓄電池。“相對于鉛酸蓄電池,鋰電池無論是充放電性能、存儲電量,還是自身重量都更加優秀,當然價格也更高;但梯次利用的鋰電池卻能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大大降低價格。”他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于是帥邦新能源開始積極對接場地電瓶車生產廠家,生產鉛酸蓄電池的替代品,“從外形規格到放電標準,我們嚴格按照現有的鉛酸蓄電池標準設計,方便替代;但在其他參數上,我們的產品技術指標完全優于甚至數倍于鉛酸蓄電池,而價格僅僅是略高。”姚煥啟說。很快,這家成立于2019年的中小企業年銷售額迅速突破億元大關,并且獲得了“高新技術企業”稱號。
無獨有偶,經濟導報記者此前在采訪山東綠能環宇低碳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綠能環宇”)時,曾了解過該公司生產的便攜式儲能設備。該產品的外觀和尺寸都像是一臺老式錄音機,設備上方安裝有把手,外殼還安裝了散熱組件。據了解,從2022年開始,歐洲多國對儲能的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中國更是順勢成為便攜式儲能設備生產及出口第一大國,綠能環宇的這款便攜式儲能設備,同樣也是梯次利用的產物。

圖為山東綠能環宇低碳科技有限公司便攜式儲能設備車間一角
據介紹,綠能環宇去年就已經開始布局海外,目前除歐洲市場外,還成功進軍東南亞市場,在當地鋪設了固定的進口與分銷渠道。
恒州誠思發布的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鉛酸蓄電池市場將達到1750億元人民幣,未來幾年鉛酸蓄電池替代市場可觀;此外在移動儲能國際市場方面,目前歐洲“去庫存”漸近尾聲,南美、北非等新興市場逐步起量,未來前景同樣廣闊。
行業調整后或迎來“風口”
一般認為,動力電池一般服役6年以后開始進入退役高峰期,6年前的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為261萬輛;而截至2023年年底,該數字已達到了驚人的1620萬輛。
因而,盡管行業暫時產能利用不足,退役動力電池綜合利用卻也是“箭在弦上”。
實際上,自從4月底商務部、財政部等7部門印發《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以來,汽車報廢量逐步增加。具體到行業內,姚煥啟表示,今年公司一改往年原材料不足的窘境,產能開始上來了。
在這種情況下,楊陽認為《規范條件》開始征求意見顯得尤為及時,并表示現在正是整個行業對標條款,進行產能調整、技術升級的好時機。
實際上,《規范條件》也增設了對技術創新的要求:每年用于研發及工藝改進的費用不低于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業務收入的3%,并鼓勵企業申報省級及以上獨立研發機構、工程實驗室、技術中心或高新技術企業資質。
姚煥啟表示,能夠應用于梯次利用的廢舊動力電池都要經過嚴格的檢驗,“檢驗必須經歷一次完整的充放電,記錄存儲電量、放電倍率、發熱等一系列完整的數據;只有這一系列數據完全合格的儲能單元,才能串聯到一起封包。”據他介紹,這套嚴格的檢驗程序便是企業的技術創新成果,多年來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并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
此外,帥邦新能源對梯次利用新場景的探索也未停滯,“前段時間,有運輸公司找到我們,希望為重卡車載空調配備大容量電池。于是我們公司開始以重卡既有電路體系為基礎,設計了一套鋰電池替代方案。替代后的鋰電池,輸出電壓同樣是24伏、最大瞬時電流可達280安,足夠啟動發動機;儲電電量最高10度電,是原有鉛蓄電池的6倍左右,完全能夠滿足車載空調使用。”姚煥啟說。
楊陽直言:“《規范條件》開始征求意見,倒逼梯次利用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尋找全新應用場景,相信經過這一輪調整,山東梯次利用企業會找到各自可持續發展的經營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