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楊佳琪
為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引導更多金融活水投向山東綠色低碳領域,8月29日,由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威海市人民政府、山東發展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24綠色投資大會在威海舉行。

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是落實“走在前、挑大梁”使命要求的必由之路。山東作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節能降碳責任大、任務重,對此,如何引導資金、項目等向綠色產業匯集發力,如何調動更多市場參與者主動支持高碳行業向低碳和脫碳轉型,成為必須解決的課題。
本次大會以“踐行綠色投資 推動可持續發展”為主題,旨在推動形成更多綠色投資成果,以發展“含綠量”提升增長“含金量”,真正讓綠色低碳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大會先后發布財金協同聯動支持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情況、山東省轉型金融的探索與實踐,正式上線山東省碳金融服務平臺,發布了轉型金融區域性綜合試點和企業試點,為更好推進轉型金融發展和深化綠色金融創新,助力我省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匯聚更多政策活水。

經濟導報記者從會上獲悉,大會簽約綠色低碳項目和基金17個、總額174.2億元。作為山東創新金融支持綠色產業的成果之一,山東發展投資集團融通國際國內綠色金融資源,引入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4億美元,聯合中金資本撬動地市財政資金和產業資本,共同發起山東綠色發展基金區域平行基金,在活動中集中簽約煙臺、濟寧、聊城3只平行基金,截至目前已在省內10個市落地平行基金,累計認繳規模突破80億元。


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山東緊扣綠色發展主題,深化國際財金合作,積極利用國際貸款,實現了引資、引智等多重目標,全省累計落地外貸項目450個、規模超70億美元,其中綠色項目36個、規模超16億美元,有效發揮了國際貸款期限長、無抵押、來源穩的特點,支持我省綠色低碳轉型。

在引進技術方面,利用法開署2560萬歐元貸款,建設了淄博工業余熱綜合利用項目,將化工廠余熱處理設備生產出的30℃廢熱,提取轉化為民用供熱,通過熱泵切換冷熱模式,像“大空調”一樣,實現冬天制熱、夏天制冷的效果。經測算,每年僅運行3個月就能盈利1400萬元,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塵等污染排放3.7萬噸,后期運營沒有任何耗材成本。
在創新資金使用模式方面,山東首次引入聯合國綠色氣候基金、亞洲開發銀行、德國復興信貸銀行、法國開發署4家國際組織貸款,合計4億美元,成功組建山東綠色發展基金,通過直接投資和子基金投資,重點投向節能減排、環境保護與治理、清潔能源等領域,遠期目標規模為100億元,預計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750萬噸、使750萬人次受益。這個基金項目已被亞洲開發銀行評為“合作典范”,并向其他省推介。基金認繳總規模已達80億元,累計投資了“地上鐵”、地熱綜合利用等一批綠色項目,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25萬噸、受益主體37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