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基金行業或迎來大改變。
近日,華夏、華寶、博時等多家基金公司下調旗下部分基金的申購費和贖回費率,部分基金的申購費率由0.3%下調至0.1%,甚至還有一些基金的贖回費直接下降到0。
受訪的業內人士指出,基金公司下調申贖費用,預示著基金業的費率改革即將從第二步走向第三步。和管理費相比,基金銷售環節的費率改革給投資者帶來的讓利感觸會更為明顯。
“如果投資的基金能賺錢,申贖費的高低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自己吃肉,也得讓基金公司盈利啊。”投資者盧靜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費率再下調
8月24日,華寶基金發布公告稱,從2024年8月26日至2025年2月26日對通過直銷柜臺贖回相關基金的投資者實施贖回費率優惠。投資者持有期大于7日小于30日的贖回費率從0.1%下調為0.025%。
此外,華夏基金也公告稱,華夏亞債中國指數基金擬召開持有人大會(投票時間為8月23日至10月14日)審議調整贖回費率議案。其中,投資者贖回A份額和C份額時持有滿7天(含7天)的,贖回費為0。修改前則是持有滿7天(含7天)不滿30天的贖回費率為0.1%,持有滿30天以上(含30天)的贖回費為0。
同樣,西部利得添盈短債基金于7月10日生效的議案顯示,該基金持有期7天以上贖回費為0,此前是持有7天以上30天以內的贖回費率為0.1%,持有30天以上(含)為0。
博時基金旗下的博時富華純債基金近期召開持有人大會審議的議案顯示,持有金額小于100萬元的申購費率由0.8%下調為0.4%,持有金額小于300萬元大于或等于100萬元的申購費率由0.5%下調至0.2%,持有金額小于500萬元、大于或等于300萬元的申購費率由0.3%下調至0.1%,持有金額大于或等于500萬元的申購費由每筆1000元下調為500元。
實際上,除了申贖費下調外,不少基金還主動下調了托管費用。
8月9日,上銀聚增富定期開放債券基金公告稱,擬將托管費年費率由0.1%調整至0.05%。8月1日,同泰基金將同泰泰和3個月定期開放債券型基金的托管費率由0.1%下調至0.08%。
大成基金此前也宣布將大成貨幣基金的托管年費率由基金資產凈值的0.07%調整為0.05%,降至歷史較低區間。
國泰基金宣布,8月1日起國泰農惠定期開放債券型基金的年托管費率由0.2%降低至0.1%。
在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山東渠道經理陳猛看來,基金下調申贖費用,不僅預示著基金行業綜合費率在穩步降低,更是預示著基金業的費率改革即將從第二步走向第三步。
陳猛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如果以證監會在2023年7月發布的《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工作方案》為標志的話,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正式啟動。第一步調整的是主動權益類基金的管理費和托管費;第二步調整的是公募傭金改革,以今年4月19日證監會發布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費用管理規定》為標志,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第二階段舉措全部落地。
根據天相投顧數據統計,2023年全年,基金管理費、托管費、交易傭金、銷售服務費分別為1333.46億元、284.96億元、164.66億元、244.55億元。與2022年相比,前三項經過調整的費率已出現明顯下降,下降額度分別為108.97億元、19.60億元、17.75億元。
降費提升競爭力
“降費的實際行動,向投資者傳遞了共進退的決心,以及對資本市場長期看好的信心。而且降費有助于降低投資者持有成本。”陳猛表示。
濟南一家商業銀行的理財經理張萍告訴經濟導報記者,一般來說,申購費率和申購金額成反比,基金的贖回費率和持有期限成反比。“簡單說就是你買1萬元的基金,申購費可能是1%,你買100萬元的基金,申購費則可能是0.25%。同樣,如果你的持有期只有1個月,可能就是1%的贖回費用,如果持有多年,那么贖回費可能為0。”張萍解釋道,“因此,和管理費下調相比,基金銷售環節費率改革給投資者帶來的讓利感觸會更為明顯。”
在張萍看來,與同類產品相比,較低費率可以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正如張萍所說,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受降費的影響,不少基金的規模出現提升。國融融泰基金1月份宣布調低管理費率和托管費率,該基金一季度末規模從去年底的0.3億元增加至2.3億元;新沃通利基金3月底宣布調低管理費率和托管費率,該基金二季度末規模從一季度末的0.02億元增加至10.03億元。
張萍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實際上此前多個基金銷售渠道都已經調降了部分基金的申贖費。其中包括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多家銀行推出基金買入費率優惠活動。此外,在今年年初,互聯網基金銷售平臺也悄然加入降費戰。
“基金公司降低申贖費能帶來一些安慰,但感受不太明顯。”盧靜說,“如果投資基金能賺錢,申贖費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
盧靜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就像前幾天新聞報道的內容一樣,某只基金的凈值從1元跌到了4毛多,投資者3年虧了88億元,而基金公司3年卻收了4億元的管理費。“就算把所有的費用都退給投資者,也無法覆蓋投資者的損失。”
“如果3年為投資者賺88億元,就算拿走8億元的管理費,投資者也會很高興。”盧靜表示,“所以,與其靠降費吸引投資者,不如提高盈利能力。”
在張萍看來,投資者認購基金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理財。“因此基金公司應該通過產品創新、優質服務、提高投研水平來更好滿足客戶需求,這才是良性競爭。畢竟,基金長期的業績表現才是給客戶創造價值的核心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