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賽托生物(300583.SZ)一宗涉及4.58億元資金的收購案,突然宣告終止。
8月27日,賽托生物披露,公司與銀谷制藥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銀谷制藥”)相關股東友好協商,各方一致同意公司終止收購銀谷制藥60%股權。
經濟導報記者獲悉,賽托生物于2023年10月中旬與相關方簽署了《股權轉讓意向性協議》,擬通過支付現金方式收購銀谷制藥60%股權,交易對價為4.58億元。但時隔10個多月,該收購案卻未能開花結果。
收購資金來源曾引發質疑
銀谷制藥成立于2007年8月,注冊資本8200萬元,法人代表人為楊書淵。該公司位于北京,是一家集創新藥物研究、原料藥合成、制劑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醫藥公司。
企查查的信息顯示,銀谷制藥有8位股東,其中,第一大股東銀谷控股的持股比例為56.98%,第二大股東王文軍持股比例為13.22%,第三大股東綿竹銀谷玫瑰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比例為9.05%,其余5位股東均為有限合伙企業,持股比例從8.88%至0.61%不等。經股權穿透,銀谷制藥的實際控制人為王文軍。
2023年10月,賽托生物首次公告稱,將以4.58億元收購銀谷制藥60%股份,這隨即招來投資者對收購資金來源的質疑。經濟導報記者查閱財務數據獲悉,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賽托生物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有1.83億元。
2024年3月1日,賽托生物召開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收購銀谷制藥60%股權的議案》。公司與銀谷制藥股東銀谷控股、王文軍、綿竹銀谷玫瑰有限責任公司等簽訂正式收購協議,以現金4.58億元收購上述轉讓方持有的銀谷制藥60%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將持有銀谷制藥60%的股權,銀谷制藥將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內。
彼時,賽托生物表示,公司以甾體藥物核心原料為突破口,率先實現了生物制藥技術在甾體藥物領域的規模化應用,在國內甾體藥物中間體行業走在了前列,并通過內生增長和外延收購持續拓展高端原料藥和制劑領域。本次交易若能順利實施,將實現上市公司和標的公司優勢互補和產業協同,完善公司全產業鏈生產能力。賽托生物認為,標的公司的優勢產品以及配套的研發能力,有助于公司加快制劑產品的研發進展、持續拓展產品線;標的公司覆蓋全國的銷售團隊、銷售渠道,有助于公司制劑產品的推廣和銷售;標的公司成熟的制劑產能,能夠為公司在研產品提供中試和商業化規模的生產平臺;公司領先的中間體和原料藥生產能力,有助于穩定標的公司的原料藥供應并擴大產能。
那么,這一交易為何突然終止呢?8月27日,經濟導報記者撥打賽托生物董秘辦的電話,但無人接聽。
采訪中,有知情人士介紹,自收購協議簽署以來,交易各方積極推進本次交易。如今,賽托生物基于審慎原則并綜合考慮公司及本次收購實際情況等因素,與交易對方友好協商,決定終止本次收購。本次終止收購銀谷制藥60%股權不會影響賽托生物的正常生產經營,不會對公司財務狀況產生不利影響。
經營性現金流同比增長173.98%
資料顯示,賽托生物于2017年1月6日在創業板上市,公開發行新股數量不超過2666.67萬股,發行價為40.29元/股。截至8月27日收盤,賽托生物股價為12.32元/股,處于破發狀態。
作為一家應用基因工程技術和合成生物學技術研發與生產甾體藥物原料的高新技術企業,賽托生物已逐步成長為甾體藥物原料龍頭供應商。上市后,該公司布局呼吸類高端特色原料藥、成品制劑產品,已初步實現甾體藥物的“中間體—特色原料藥—成品制劑”全產業鏈布局。
8月26日晚間,賽托生物發布的2024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67億元,同比下降14.6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21.14萬元,同比下降77.97%
據介紹,報告期內,面對細分市場中的激烈競爭和行業調整,該公司董事會明確了“保現金、打基礎、快調整、儲品種”的經營策略,全力攻堅重點項目,提升資金回籠比例,繼續堅定不移地儲備高端中間體、呼吸類原料藥的產品品種,并強化呼吸類制劑的技術儲備,在保障公司產品市場占有率的基礎上,為產業升級打下堅實基礎。
報告期內,賽托生物轉讓了所持有Lisapharma公司的股權,剝離了虧損資產,此舉有利于公司進一步優化資產結構,提高經營管理效率,對公司未來財務狀況及經營能力將帶來積極影響。
如今,賽托生物又果斷決策,決定終止收購銀谷制藥60%股權。對此,南方一家券商的基金經理嚴鵬對經濟導報記者分析,“該公司一邊剝離虧損資產,一邊叫停重資產收購,說明該公司在嚴格貫徹‘快調整’的策略。畢竟,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之下,保持穩健的現金流是公司持續穩健經營的關鍵。”
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賽托生物實現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8683.38萬元,同比增長173.98%。與此同時,公司存貨同比減少了3987.38萬元。據悉,該公司通過優化銷售策略以及庫存管理,減少了庫存積壓,釋放出更多的流動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