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等重點領域,中央企業創新聯合體建設的步伐有所加快。據統計,6月底以來已有8家中央企業創新聯合體亮相。據《經濟參考報》報道,下一步,央企將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和產業煥新投入,加快新賽道、新產業布局,尤其是在研發周期長、攻關投入大、其他所有制企業參與意愿不強的領域堅定投入,打造創新聯合體升級版。
這樣的創新聯合體不是個例。今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大力推動央企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6月啟動第三批中央企業創新聯合體建設,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等重點領域,在工業母機、算力網絡、新能源等方向組織央企續建3個、新建17個創新聯合體。完成三批布局后,共21家央企牽頭建設24個創新聯合體。
我們欣喜地看到,在科技創新、突破產業瓶頸的過程中,央企勇挑重擔、敢打頭陣,勇當原始創新技術的“策源地”、現代產業鏈的“鏈長”。近年來,央企科技創新成效顯著,在關鍵材料、核心元器件、基礎軟件等領域解決一大批難題,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了重要支撐。在當前國際形勢深刻變化、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日新月異的時代背景下,央企更應加大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通過建設創新聯合體,聚集、整合民營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創新資源,分擔創新投入和風險,合力實現重大技術突破。
如今,央企已經初步形成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整體性思路、體系化布局,下一步應集中優勢資源,推動央企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發揮主陣地、主力軍作用。
當然,央企要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既要從制度機制設計入手,完善多元化支持體系,營造良好的創新政策環境,也需要企業自身加大改革力度,加快破解制約創新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問題。
比如,加大對周期長、風險大、難度高、前景好的戰略性科學計劃和科學工程的支持力度,抓系統布局、系統組織、跨界集成,把政府、企業、科研單位、社會等各方面力量擰成一股繩,形成整體優勢;建立健全有利于創新的采購標準,為關鍵核心技術落地提供初始市場,促進關鍵核心技術迭代升級;科技創新企業具有較高的創新性、風險性和成長性,監管機構要更好統籌創新支持和風險防范,建立健全以市場為導向的監管機制,在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同時,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更為靈活的融資渠道和資源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