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日前,“2024山東省新能源電池綜合利用發展論壇”(下稱“論壇”)在濟南舉辦,包括山東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協會、山東省汽車流通協會、山東省汽車配件商會在內的多個行業協會簽署協議,共同推進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渠道的建設。
經濟導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山東的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工作,主要是由電池廠家和汽車主機廠,通過汽車4S店進行。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急劇增加,包括社區汽修店在內的其他渠道,都希望涉足這個領域。
論壇參會專家、山東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協會副秘書長楊陽表示,論壇旨在完善省內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渠道。未來,他們希望整合產業鏈條,將動力電池從回收利用到再生產的各個環節,都留在山東。
回收渠道較單一
位于濟南偉東新都社區的順安汽修是一家典型的社區汽修廠。7月27日,當經濟導報記者造訪這里時,發現店門口停著幾輛修好的汽車等待客戶來取,店內舉升機上也架著一輛汽車,汽修工人正忙著維修。柜臺內,各類汽車配件樣品一應俱全,供前來維修保養的車主挑選比對。
不過經濟導報記者發現,已經修好的、正在維修的汽車,包括柜臺內的配件樣品,都與新能源汽車無關。
該汽修廠負責人韓世峰證實了經濟導報記者的觀察。他說,目前自家汽修廠只能進行燃油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共有的維保項目,“比方說換空調濾芯、機油濾芯,更換剎車片、鈑金噴漆等。而涉及新能源汽車‘三電’等核心項目,我們做不了。”
韓世峰從業二十余年,他早就意識到新能源汽車維保的市場前景,但他也很無奈,“像我們這樣的社區汽修廠參與無門,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的‘三電’維修,有些品牌的車輛維修協議直接說明,‘未按用戶手冊在保養期限內到授權服務店進行保養’,即會被拒絕終身質保。僅這一條,就‘拿捏’了很多車主。”他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最具價值的零部件正是“三電”中的動力電池,而維修替換下來的廢舊動力電池,一般會作梯次利用或者拆解回收。楊陽的調研結果顯示,目前山東的梯次利用或拆解回收企業,很難拿到一手的廢舊動力電池。
那么廢舊動力電池哪里去了?某頭部新能源車企4S店負責人對經濟導報記者坦言,他們店拆解下來的廢舊動力電池,一般會被當作危廢品轉運到重慶工廠進行無害化處理,運輸成本可想而知。
據介紹,截至2023年12月,山東省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75.7萬輛,較2019年增長近三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論壇參會嘉賓直言,汽車4S店已經越來越難以獨自承擔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的重任,越來越多的用戶也希望,從其他正規渠道進行“三電”尤其是動力電池的維保。
組建回收銷售雙向渠道
一方面是社區汽修廠參與無門,另一方面是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企業“吃不飽”,目前單一的回收渠道開始承壓,山東的企業也開始行動起來。
汽修領域首先開始了嘗試。潤華汽車服務相關負責人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前段時間,他們與國內某動力電池龍頭企業接觸過,希望將維修替換下來的廢舊動力電池直接送到該企業的山東工廠,繼而打通從維修到回收的鏈條。潤華汽車服務的母公司潤華集團,2012年開始試水社區汽修,后來更是憑借貼近顧客的理念立足社區,擁有了大量潛在的新能源汽車服務對象。
另一位論壇參會嘉賓、山東省汽車配件商會會長倪付慶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他們協會早就開始組織會員單位學習、研討行業經營新能源汽車零配件的可行性。“發動機是汽車配件,變速箱也是汽車配件,未來我們也希望經營新能源汽車‘三電’設備。”
倪付慶還向經濟導報記者表達了自己的愿景:“山東汽配行業不僅要成為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渠道,更要與電池廠家合作,成為動力電池的銷售、服務渠道。”他還以新能源商用車為例,“目前,新能源商用車的保有量急劇增加。相對于乘用車主,商用車主需要更方便快捷的維修、更多樣化的保障。而這些保障正是汽配行業所擅長的領域。”
楊陽分析認為,未來1至2年,動力電池將迎來一波退役高潮,“可以說,未來1至2年是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的窗口期,此后,相關產業也將迎來發展風口。”
山東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協會撰寫的《山東鋰電池綜合回收平臺建設方案》提到,協會致力于為傳統燃油汽車維修網點賦能維修技術、零配件及二手新能源車,助力其轉型成為集新能源車維修、二手新能源汽車交易、動力電池回收于一體的綜合服務網點。據悉,今年10月至11月,該協會將鼓勵指導網點切實開展電池回收工作及二手新能源車交易。
讓“都市鋰礦”在山東就地采掘
2022年7月,寧德時代與山東省政府簽署協議,正式落地山東。而后兩年內,其在新能源電池、光伏發電基地、重卡換電站、船舶電動化、風電、電極材料等多個領域進行布局。
更早之前的2021年8月,濟南弗迪電池有限公司成立,這家生產比亞迪刀片電池的工廠投產不足半年便實現營收近30億元,現在正規劃建設16條動力電池生產線,滿產產能為每年30Gwh。
近日,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7部門發布的《山東省鋰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明確,將開展鋰電領域“融鏈固鏈”行動,圍繞龍頭企業需求,通過“揭榜掛帥”“賽馬”等方式引導中小企業參與產學研聯合攻關,提升中小企業創新水平。
順著鋰電池生產這條鏈條上溯不難發現,山東在廢舊鋰電池梯次利用與再生利用環節也有一定的儲備。目前,山東已經有5家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白名單”企業。在再生利用領域,杰瑞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杰瑞環保”)設計出一套涵蓋密封破碎、低溫揮發、綜合分選、脫粉、中溫熱解等工序的循環利用設備,目前電池粉回收純度和回收率均可達到98%,為鋰電池高效、安全、清潔回收提供了保障。
在此前的采訪中,杰瑞環保相關負責人告訴經濟導報記者,邦普循環、華友鈷業等頭部廠家都選用了他們的鋰電池資源化循環利用設備。
生產、梯次及再生利用,再加上上文所述的回收渠道,一條全新的動力電池回收鏈條藍圖逐漸在山東顯現。
“廢舊動力電池一直被視為‘都市鋰礦’。”楊陽表示,“我們整合回收渠道的初衷之一,便是希望‘都市鋰礦’在山東就地‘采掘’,繼而將動力電池的這條生產、銷售、維修、回收、利用、再生產的全產業鏈條留在山東。”
經濟導報記者還注意到,2023年全年,山東省鋰電池出口超47億元,增長超120%。具體到回收利用企業,今年年初,杰瑞環保向澳大利亞出口了一套“鋰電池資源化循環利用設備”,助力澳洲首個鋰電池循環利用標桿示范項目建設。
論壇參會專家認為,上述渠道的整合,將助力山東整個鋰電產業的“揚帆出海”。
在采訪結束時,韓世峰向經濟導報記者咨詢,社區汽修廠該如何參與鋰電池綜合回收平臺。“身邊的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多,我們社區汽修廠不可坐視不理。”他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