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楊佳琪
7月18日晚,華電國際(600027.SH)公告稱,公司近日收到控股股東華電集團通知,擬籌劃與公司有關的資產重組事項。華電國際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華電集團直接或間接所持的8個主體的多數股權,并募集配套資金。同時,公司股票于7月19日開市起停牌,預計停牌不超10個交易日。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在此次購買資產中,多家公司主營業務為新能源業務。但在業內看來,華電國際煤電板塊長期來看仍將占據主導地位。
多個并購資產主營業務為新能源
據披露,華電國際擬購買的多項資產包括華電集團持有的華電江蘇能源有限公司80%股權,福建華電福瑞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持有的上海華電福新能源有限公司51%股權、上海華電閔行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權、廣州大學城華電新能源有限公司55%股權、華電福新廣州能源有限公司55%股權、華電福新江門能源有限公司70%股權、華電福新清遠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權,以及中國華電集團發電運營有限公司持有的中國華電集團貴港發電有限公司100%股權。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華電國際擬向華電集團等3個關聯主體購買資產。其中,福建華電福瑞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由華電集團100%持股。中國華電集團發電運營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也是華電集團,持股比例為75%。
從整體來看,此次并購資產集中在上海、廣東、廣西、江蘇等地,且主要為火電資產。從企業注冊資本看,華電江蘇能源有限公司、中國華電集團貴港發電有限公司規模較大,注冊資本超過20億元,其余標的注冊資本多數在5億元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并購資產中,多家公司主營新能源業務。其中,廣州大學城華電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業務范圍包括水力發電、生物質能發電、核能發電、火力發電、太陽能發電、地熱能發電等;上海華電福新能源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新能源項目的開發、投資、建設、經營管理、合同能源管理,新能源技術咨詢服務等。
華電國際表示,本次交易預計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不構成重組上市,但構成關聯交易。公司同時提示風險稱,本次交易正處于籌劃階段,交易各方尚未簽署正式的交易協議,具體交易方案仍需商討論證,相關事項尚存在不確定性風險。
煤電板塊仍占主導
在新能源領域,華電國際曾參與投資華電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電新能”)。華電新能系華電集團新能源業務唯一平臺,其主營業務是以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為主的新能源項目的開發、投資和運營。截至2023年12月底,華電國際對華電新能投資金額為215.42億元,持股比例為31.03%。
盡管華電國際此番大舉并購關聯方新能源資產,但在業內看來,其煤電板塊長期來看仍將占據主導地位。
據悉,華電國際成立于1994年,由華電集團控股,其主要業務為建設、經營發電廠,包括大型高效的燃煤、燃氣發電機組及多項可再生能源項目。
雖然華電國際2021年和2022年連續虧損兩年,但在2023年,受益電價頂格上浮以及煤炭價格逐步回落,這家電力巨頭實現扭虧。
2023年,華電國際實現營收1171.76億元,同比增長9.45%;實現歸母凈利潤45.22億元,同比增長3789%。作為最大的收入來源,華電國際發電業務實現營業收入961.52億元,毛利率從2022年的2.32%提升至去年的8.70%,毛利潤達到83.7億元。售煤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06.01億元,供熱行業實現營業收入為96.24億元。
日前披露的一季報顯示,華電國際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收309.52億元,同比下降3.21%;歸母凈利潤則達到18.62億元,同比增長64.21%。
對于此次資產重組目的以及后期發展規劃等情況,7月19日下午經濟導報記者致電華電國際證券部,但相關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