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近日,曹縣內陸港實現5條線路聯通運營,標志著曹縣內陸港全部建成,山東“海鐵聯運”網加快織密。

曹縣內陸港項目總投資17.5億元,占地626畝,主要包括5條鐵路專用線、物流園區、保稅區及海關監管場站等。項目著力推動公轉鐵和鐵水聯運,依托京九鐵路、新兗鐵路、長江航道、京杭運河等物流通道,與青島港、日照港、連云港3個海港及鄂爾多斯鐵路場站等19個陸港進行合作,提高通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該港口為魯西南地區農產品走出國門開啟更為便利的新通道,年設計貨物吞吐量為500萬噸,貨值過千億元。
曹縣的木制品、輪胎、蘆筍等產品遠銷海外180余個國家和地區,隨著曹縣內陸港全部建成,5條鐵路專運線全面運營,年可實現集裝箱發運量30萬標箱。下一步,曹縣將加快推動保稅區海關監管場站和占地1000余畝的臨港產業園建設,大力招引臨港產業,打造魯豫交界地區商貿物流中心。
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交通運輸廳獲悉,山東加快構建國際物流大通道,加快提升海洋運輸能力。圍繞完善內陸港及海鐵聯運網絡布局,建立“關地港鐵企”五方會商機制,復制推廣“陸海聯動、海鐵直運”跨關區通關模式,在濟南、淄博、聊城等地內陸港實現屬地查驗通關等便利化功能。今年1至5月份,山東省港口集團新建內陸港9個,截至5月底,累計布局內陸港50個;通過推廣海鐵聯運“一單制”,實現“提箱、裝箱、清關”無縫銜接,1至5月完成海鐵聯運箱量167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4.7%。
“海鐵聯運”是在構建國際物流大通道的關鍵。山東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高洪巖在近日舉行的山東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山東加快建設世界級海洋港口群,進一步提升山東港口服務國家戰略、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樞紐作用和支撐能力,為引領帶動山東半島城市群和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強力引擎。在推進沿黃陸海大通道建設中,以港口群為引領和樞紐節點,進一步優化海上航線網絡,暢通陸向物流通道,完善多式聯運服務體系,加強與黃河流域內陸省份的陸海直達連通。到2027年,集裝箱外貿航線達到280條,內陸港達到60個,海鐵聯運集裝箱達到500萬標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