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近期,上市房企紛紛披露2024年上半年銷售及保交樓情況。中指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15家房企交付套數超2萬套,8家企業交付套數超5萬套。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上半年房企住房交付穩健推進,下半年房企交付狀況將會持續改善。
眾所周知,近年來,受多種因素影響,房地產市場整體呈現下行態勢,房地產投資有所下降,對相關消費也產生了一些影響。部分房地產企業長期依賴高負債、高杠桿、高周轉的發展模式,在市場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銷售回款不暢、新增融資受阻,資金鏈出現問題,導致部分已售商品住宅項目因資金周轉困難而停工或逾期交付。個別樓盤業主還曾因項目延期交付發布停止還貸聲明,引發輿論關注。花了錢是否能住進新房,成了百姓關注的問題。因此,國家把“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作為防止和處置房地產項目逾期交付風險首要目標,是有道理的,也是必須的。
可以說保交樓是當前房地產領域最大的民生。因此千方百計保交樓,穩民生,是房地產領域面臨的重要任務。
“保交樓、保民生”是當前形勢下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舉措之一。從各方表態來看,保交樓、穩民生,已經成為市場、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的共識。政府部門持續深化城市更新計劃,穩步提升閑置、待開發地塊的綜合利用,有力有序推動擱置、半途而廢的地產項目全面、高效、可持續重啟,加速項目完工和交付,保障了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推動了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
保交樓不僅是為了穩民生,對市場穩定和信心恢復也意義重大。信心比黃金更重要,預期對于房地產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消費者徘徊觀望,擔心樓盤爛尾而不敢進市場,房企拿地就會謹慎,尤其是對于新房市場,如果處置不好,可能會造成某些城市初顯成效的邊際放松救市政策受傷,市場良性循環就會受阻。
因此,保交樓對市場各方主體恢復信心亦十分重要。保交樓的推進是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的重要抓手,在提振市場信心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各方有力的保交樓措施下,行業發展并不悲觀。但保交樓節奏也應恰當,房住不炒底線不容突破。因城施策,重在紓困,重在恢復市場信心,重在支持剛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