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于婉凝
自2022年8月上會前夕撤回創業板上市申請后,作為國內定制家居行業領軍企業之一的青島有屋智能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有屋智能”),在資本市場有了新動作。6月28日,有屋智能在新三板的掛牌申請獲受理,7月5日,全國股轉公司向有屋智能發出審核問詢函,圍繞股權結構、經營業績、應收賬款、銷售費用等提出了11個方面的問題,要求公司在10個交易日內對上述問詢意見逐項落實并回復。
與此同時,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有屋智能正處于IPO輔導期,2022年8月30日,在有屋智能創業板IPO終止審核10余天后,公司便重啟輔導備案工作,輔導機構為中泰證券和中金公司。
實控人系海爾集團
此前,有屋智能的創業板IPO材料于2021年5月24日被受理,同年6月21日被問詢,2022年8月19日召開的創業板上市委2022年第55次審議會議,原本打算審議有屋智能IPO事宜,不過,公司在2022年8月18日撤回了發行上市申請,那次IPO無疾而終。
公開資料顯示,有屋智能成立于2001年9月,位于膠州市,公司前身為青島海爾廚房設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定制家居產品尤其是智能化定制家居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和安裝服務。
股權結構方面,青島有屋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持有有屋智能1.05億股股份,占公司本次掛牌前總股本的27.38%,為公司控股股東;海爾集團合計控制有屋智能48.25%股份的表決權,系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從財務數據來看,2019年至2021年,有屋智能營業收入分別為32.94億元、37.07億元、42.93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607.83萬元、19991.87萬元、9120.25萬元。
2022年及2023年,有屋智能營業收入分別為37.91億元、44.22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32.52萬元、2.48億元,扣非凈利潤分別為-3346.91萬元和2.19億元。
如今“轉戰”新三板,有屋智能是否意在北交所上市?7月12日下午,經濟導報記者致電有屋智能,接聽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會將問題反饋給公司有關部門,但至截稿,對方并未予以回復。
“由于滬深交易所IPO審核更為嚴格,部分公司準備轉戰北交所IPO。”華北地區一家券商的業務經理郝慶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因此,通過先掛牌新三板然后再登陸北交所不失為一種選擇,相當于曲線上市。”
償債能力逐漸增強
據申報稿,報告期內,有屋智能主要銷售模式分為直營、經銷、大宗、其他業務四類,公司客戶結構與銷售模式相匹配,直營業務模式主要客戶為公司零售客戶,經銷業務模式主要客戶為公司經銷商,大宗業務模式主要客戶為房地產開發商、裝飾裝修公司等大宗客戶,其他業務模式主要為非經銷類合作單位采購等偶發性業務交易。
從申報稿來看,有屋智能對大宗業務模式存在一定依賴,2022年、2023年,公司大宗業務收入金額分別為17.82億元、22.34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7.64%、51.36%。
期間費用方面,2022年及2023年,有屋智能期間費用金額分別為8.89億元和9.63億元,其中銷售費用分別為5.96億元和6.62億元,占期間費用的比例分別為66.98%及68.78%,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5.71%、14.98%。
具體來看,有屋智能的銷售費用主要由職工薪酬、銷售服務費、宣傳推廣費、折舊與攤銷費用、租賃及水電費等構成,其中,2022年及2023年,公司銷售費用中職工薪酬分別為3.15億元、3.43億元。對此,有屋智能表示,主要系公司2023年業績有所增長,職工薪酬金額隨著業務量的提升而有所增加。
償債能力方面,2022年末及2023年末,有屋智能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2.95%和61.27%,流動比率分別為1.08倍和1.17倍,速動比率分別為0.68倍及0.79倍,公司償債能力逐漸增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