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通訊員 任科昕
近日,山東港口渤海灣港濰坊港區G2泊位完成4套光伏整板及配套部件卸船,該批設備部件卸船后將在原地完成組裝,隨后裝船下水發往東營市墾利區東部海域的山東HG14海上1GW光伏項目區域,在國內首創“海進海出”的光伏設備作業模式,成為渤海灣港向“產”圖強的新引擎。

山東HG14海上光伏1000MW項目7月初經國務院批準,取得自然資源部登記頒發的海域不動產權證書,是山東省樁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重點項目、國內首批報國務院審批的GW級海上光伏項目,也是國內目前涉及海域面積較大的立體使用、分層設權、真正意義上的海上光伏項目。據了解,該項目將有近3000套光伏設備從渤海灣港各權屬港區發運,借此契機,渤海灣港將依托腹地光伏產業集群,全力打造海上光伏組裝中轉基地。
在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引領下,光伏產業近年來實現跨越式發展,隨著開發的深入,陸地電站土地資源受限、風沙影響損耗過高等問題愈發明顯,相比之下,海上光伏發電量高、土地占用少、可減少水量蒸發、與漁業養殖等產業相結合等優勢開始顯現,站上了光伏發展的“新風口”。
“今年以來,我們緊跟‘新三樣’市場動態,依托腹地加快市場拓展,充分利用港口閑置土地作為設備組裝場地,創造性開發‘海進海出’的作業模式,有效減少物流和作業環節,提升作業效率,實實在在為客戶降低綜合物流成本的同時,實現港口吞吐量‘一變二’,為港口帶來貨源增量、貨種增量和‘新三樣’發展增量,打造渤海灣港新增長極。”渤海灣港市場營銷中心供應鏈中心主任郭威說。
不僅如此,在市場拓展過程中,渤海灣港從客戶積極對接、項目引入、施工選址、服務保障等方面細節處著手,對外強化業務服務能力,堅定客戶渤海灣港操作發運的信心,對內強化內部協同,做好安全引導、科學管控、定期巡視,防微杜漸,共同營造安全、高效、優質的光伏作業環境。
產業聯動企業,市場協同現場。山東港口渤海灣港將立足腹地產業特色,持續推進“三區互融”,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不斷優化內外服務,吸引產業鏈上下游項目在港口加速集聚,為新質生產力發展和山東港口“三大建設”貢獻渤海灣港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