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段海濤
青島新之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之科技”)日前披露,公司已與東莞證券簽訂了輔導終止協議,7月5日報送了終止輔導備案的申請材料,青島證監局已于7月6日確認了新之科技終止輔導,這也意味著其創業板上市計劃正式落空。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新之科技目前是新三板創新層企業,在終止輔導后,其是否會在未來重整旗鼓沖刺北交所上市,引人關注。不過,新之科技2023年出現了大幅虧損,何時能扭轉業績頹勢,或許是公司能否重啟IPO的關鍵。

輔導30個月后宣布放棄
“公司根據自身戰略發展的需要擬調整上市規劃。”新之科技如此解釋終止輔導的原因。
公開資料顯示,新之科技成立于2007年2月,注冊資本4990.80萬元,位于青島膠州市里岔鎮,主營業務為消費后聚乙烯的再生循環利用,即聚乙烯的回收、加工生產、銷售業務。
新之科技表示,公司通過舊資源的回收,將廢舊資源經分揀、破碎、清洗、造粒等多道工序生產出再生改性聚乙烯,然后再通過母公司以及子公司銷售給下游客戶。下游客戶主要集中在浙江、山東、江蘇、上海、福建等地,主要為電線電纜、建筑板材、包裝物、管道等塑料制品企業。
據介紹,新之科技于2021年12月27日與東莞證券簽訂了輔導協議,并于當日向青島證監局提交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擬申報創業板上市輔導備案材料,青島證監局受理后,公司進入輔導階段,輔導期自2021年12月28日開始計算。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在長達30個月的輔導期內,東莞證券共對新之科技進行了九期輔導。在2024年4月上報的第九期輔導工作進展報告中,東莞證券表示,前期輔導階段中,輔導工作小組發現公司主營業務以再生塑料顆粒與再生資源貿易為基礎,延伸至重點發展“新再生網”交易平臺。
“公司主營業務的變化將對商業模式、行業分類及上市發行條件產生影響,輔導工作小組持續關注現階段IPO上市審核監管動態,以及結合公司生產經營狀況,制定申報時間和板塊方面進一步的輔導計劃。”東莞證券還表示,針對新之科技現金交易不規范情形,輔導工作小組督促公司整改落實,并將持續跟蹤。
東莞證券在下一階段的輔導工作安排中提到,持續關注新之環保主營業務變化及未來的盈利能力,并結合監管審核動態,制定申報板塊方面的輔導計劃。
沒想到,還沒等到最新一期的輔導工作進展報告出爐,新之環保已經終止輔導,放棄了準備了近3年的上市計劃。
為進一步了解終止輔導的原因及后續規劃,經濟導報記者7月10日致電新之科技,但投資者聯系電話無人接聽。
2023年出現大額虧損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作為主要從事各類廢舊塑料原材料回收再利用的企業,新之科技正重點打造新再生網,旨在通過創新回收方式,打通再生資源物資的回收、加工和銷售的信息鏈路。
官網信息顯示,新再生網已完成總交易額541.21億元,支付筆數55.25萬筆,總交易噸數1990.41萬噸,納稅單數62.32萬筆,代扣稅額11.56億元,訂單額517.31億元。
但從新之科技業績情況看,近幾年表現并不突出,2023年更是出現了大額虧損。
財務數據顯示,新之科技2022年和2023年營業收入分別為42502.45萬元、48374.29萬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64.19萬元、-4200.26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母凈利潤更是自2020年起連續四年虧損,分別為-1379.08萬元、-4722.65萬元、-115.43萬元、-5022.24萬元。
對于2023年出現大幅虧損的原因,新之科技表示,主要是報告期內公司營業利潤及營業外收入減少,同時因公司業務調整固定資產報廢導致的營業外支出增加所致。據悉,新之科技2023年營業外收入為5346.91元,與上年相比減少99.60%,主要是政府財政獎勵減少所致。
從產品分類來看,2023年新之科技再生塑料顆粒營業收入13440.46萬元,毛利率僅為0.82%;再生資源貿易營業收入19125.33萬元,毛利率為-5.80%;平臺服務費6134.93萬元,毛利率為76.79%。
有鑒于此,新之科技越發重視新再生網相關的研發推廣工作。
據披露,新之科技全資子公司青島新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定位服務于再生資源行業的新再生網互聯網平臺開發及運營,目前公司已開發防篡改、實名認證、電子合同、電子簽署、統一開票、五流校驗、資金監管、物流信息、銀企直連、自助開票、統一支付等技術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