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7月6日,南方恒澤18個月封閉式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發布分紅公告。同日,博時中債1—3年國開行債券指數證券投資基金也發布了分紅公告。
經濟導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基金的分紅熱情持續高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分紅次數超3000次,合計分紅金額近千億元。其中,債基依舊是分紅“主力軍”,分紅總規模占全市場的86%。
受訪的業內人士指出,基金積極分紅不僅可以提高產品競爭力,還可以改善持有體驗、增強投資者信心。目前階段,滬深指數仍然處于下行區間,基金凈值短期內很難得到有效改善,投資者投資信心不足,長期穩定分紅的產品更具有吸引力和投資性價比。
債基是分紅“主力軍”
7月6日,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南方恒澤18個月封閉式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發布分紅公告,其中南方恒澤18個月封閉式債券A每10份分紅0.14元,南方恒澤18個月封閉式債券C每10份分紅0.12元。同日,博時中債1—3年國開行債券指數證券投資基金也發布了分紅公告,博時中債1—3年國開行A每10份分紅0.14元,博時中債1—3年國開行C每10份分紅0.14元。
而在此之前,已有多只基金發布了分紅公告。
“今年分紅的基金確實多了不少,幾乎每天都有基金發布分紅公告。”濟南一家商業銀行的客戶經理張萍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尤其是一些債基,無論分紅比例還是分紅次數都位居前列。”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分紅的債基數量超過1800只,累計分紅金額約800億元,占比超八成。在年內分紅金額超過1億元的252只基金中,200多只為債券型基金;在年內分紅金額超5億元的14只基金中,11只為債券型基金。
不少債券型基金產品不僅分紅金額較高,在分紅頻率方面也比較頻繁。比如蜂巢豐嘉A,今年進行了三次分紅,累計分紅5.51億元。南華價值啟航純債A、同泰恒利純債A和同泰泰和三個月定開A,今年以來分別分紅了3次、6次和4次,分紅金額分別為3.35億元、3.47億元和3.16億元。
事實上,債券型基金在2023年就是基金分紅“主力軍”。公募排排網數據顯示,2023年共有2945只基金合計分紅6036次,整體分紅為2205.82億元人民幣。其中,債券基金分紅金額最多,2023年合計分紅5398次,整體分紅1849.08億元,占整體分紅金額的83.83%。如長城悅享增利債券A、易方達穩健收益債券B和鵬華中債1-3年農發行債券指數C,整體分紅金額分別為25.91億元、20.93億元和18.28億元。
“債牛”行情之下,債券基金不僅分紅總額多,還出現多只基金產品“大手筆”分紅。比如,金鷹添盈純債債券今年一共分紅4次,累計分紅0.5087元/份。
“今年權益市場持續震蕩,不少公募基金將固收類作為主推產品。債券市場牛市行情也推動債券型基金凈值不斷走高,在符合條件的基礎上分紅。”張萍表示,“基金分紅能夠幫助投資者鎖定部分收益,提升投資體驗。此外,也可以通過分紅將產品規模維持在合理水平,增加操作的靈活性并降低持倉風險。”
下半年或將繼續分紅
現金分紅作為一種重要的回饋投資者的方式,能夠積極提升投資者獲得感。那么今年下半年基金業還能有這么高的分紅率嗎?
對此,濟南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的資產規劃師李娜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可以。
在李娜看來,今年4月新“國九條”出臺,強調了要重視分紅、提升投資回報,進一步提升了市場對分紅的關注度。“在這個背景下,投資者自然會越來越關注基金產品的分紅能力,而基金公司也相應地通過增加分紅來提升產品的競爭力,以吸引更多投資者,從而提升市場占有率。”
持有同樣意見的還有張萍。據介紹,有些基金公司部分產品在合同中作出“強制分紅”的約定,以提升產品競爭力。“就拿近日剛分紅的摩根中證A50ETF來說,該產品在基金合同中約定,每季度最后一個交易日,ETF相對標的指數的超額收益率為正時,會強制分紅,收益分配比例不低于超額收益率的60%。”
在李娜看來,盈利是分紅的前提之一,債基分紅占比高也正是得益于上半年的“債牛”行情。“今年下半年債券市場仍將面臨經濟弱修復、資金面寬松、‘資產荒’的格局,整體牛市格局延續。但收益率下行速度相對上半年可能放緩。”李娜解釋說,“從基本面看,融資需求難有明顯改善,債券市場仍存支撐;從政策面看,考慮當前銀行間流動性充足、通脹并未進一步走弱、匯率約束和內需修復壓力仍存,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或再度發力。”
信用供給預期不會顯著抬升、投資者避險情緒依然較強、存款利率下行、非銀固收類資產產品將繼續擴容、“資產荒”狀態持續……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債券市場短期表現值得期待。另外,科技創新需要低息環境的支持,利率持續下行,對債券市場帶來支撐作用。
債券市場面臨的總體環境雖偏友好,但是一些風險仍需要關注。尤其是7月1日央行官網發布公告稱,人民銀行決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開展國債借入操作。
市場普遍認為,后續央行向部分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開展國債借入后,可以將這些國債在二級市場上出售,進而壓低相關國債價格,推升相關國債收益率。
“考慮央行多次提示,要提防利率過快下行的風險,還應關注其間貨幣政策的調整及影響。”博時基金固定收益投資三部總經理張李陵認為,中期來看,市場表現仍取決于基本面及政策的力度,利率或創新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