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7月5日,賽迪顧問新材料產業研究中心重磅發布《2024化工園區綜合競爭力百強研究》報告,其中,山東以17家入選位居榜首。在山東入選的17家企業中,東營、淄博、煙臺、濰坊、青島5市上榜園區數量分別是5家、3家、2家、2家、2家。
報告顯示,化工園區經過多年發展,逐步形成超千億超大型園區為主導,大中小園區專業化、特色化發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產業合理化布局有效推進。從化工園區產業發展主導方向來看,超大型園區憑借其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在石油化工、煤化工、基礎有機化工等傳統方向占據領先地位;以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等新興領域為主導方向的化工園區,目前競爭力相對較弱,但正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引進先進技術、優化產品結構等舉措,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逐漸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從化工園區數字化、綠色化、安全化發展水平來看,化工園區積極引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資源循環利用與節能減排,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體系,提升園區三化轉型水平,為園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此外,在國家政策導向及市場調控作用下,化工園區逐步向規模化、聚集化方向發展。從園區化工產業產值來看,千億元以上產值的超大型化工園區有18家,產值在500億—1000億元的大型化工園區有34家,產值在200億—500億元的中型化工園區有63家,產值小于200億元的小型化工園區有563家。超千億元超大型園區分布在10個省(區),其中江蘇、山東兩省總數超過兩家,占據第一梯隊位置。
近年來,山東大力推動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加速推進化工園區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逐步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
近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動全省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到2027年,營業收入過千億元的化工園區達到10家,7家園區進入全國30強,應入園化工企業入園率提升至60%左右,園區營業收入占化工行業比重提高到75%左右,90%以上的化工園區達到較低安全風險等級(D級),園區一般工業廢物綜合利用率不低于92%,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4%,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