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至周三,超跌低價股出現了久違的連漲行情,A股小于3元個股組成的“低價股指數”在這3天分別勁升了1.43%、2.39%、1.58%。周四,盡管低價股指數重挫了3.03%,然而小于1元的個股卻進一步減少到了6家。

扣除鎖定退市的個股來看,周四收盤價低于1元面值的個股中,僅ST鼎龍下跌3.37%。其他的*ST天成、*ST景峰連續收出2個漲停,報于0.80元、0.79元;東方集團連續3天漲停報于0.85元;廣匯汽車盤中猛跌8.89%,收盤拉出連續第4個漲停,報0.99元;海印股份盤中連續3個漲停,但尾市炸板,報0.95元。
那么,低于1元面值的0元股數量減少,真的意味著這輪退市潮結束了嗎?下半年是否存在著階段性炒作低價股的機會呢?
“退市潮還沒結束,中報會掀起新一輪退市潮。”華龍證券人民大道總經理牛陽表示,周四收盤低于1元面值的個股中,籌碼明顯有松動跡象。考慮到當下即將進入中報披露期,缺乏業績支撐且股價徘徊于1元面值邊緣的個股,有較大概率提前鎖定退市出局。同時,一些沒有公布2023年財報的上市公司復牌后,也會連續跌停為退市潮推波助瀾。因此,低于1元個股數量的減少并不意味著退市出清階段的結束,下半年績差股的風險依然不容小視。
不過,牛陽也為投資者帶來了掘金的方案,那就是“游資有可能會炒作低估值低價股,為未來牛市做預演”。在他看來,每一輪牛市爆發前,游資都會提前3—6個月布局市盈率、市凈率和股價都非常低廉的優質股。歷史上2012年下半年、2013年下半年,就出現過兩次大規模的低價股行情,領漲主角主要是優質藍籌股和摘帽股。所以,低價低估低位的藍籌品種,今年下半年有較大可能性受到游資的青睞,投資者可從這個角度進行挖掘。(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來源:上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