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時超
7月4日,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目前,全省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2027.9萬人,工傷保險基金累計結余118億元,可支付能力達19.4個月。
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李士功表示,近年來,山東圍繞“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要求,深化工傷保險制度改革,擴大工傷保險覆蓋范圍,優化經辦服務,防范各種風險隱患,大力提升治理效能,工傷保險工作實現了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在健全制度體系方面,山東補償制度日趨完善,先后制定了工傷職工停工留薪期管理、輔助器具配置、工傷認定規程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完善參保繳費、省級統籌、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等政策規程,實現基金省級統收統支;預防制度逐步健全,將工傷保險行業基準費率由3類細化為8類,2023年底工傷保險平均費率降至0.62%,下降38%,減輕企業負擔;康復工作有序規范,在全國率先制定《山東省工傷康復管理辦法》,印發《山東省推進工傷康復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探索完善工傷康復工作機制,持續提升工傷康復精細化管理水平,工傷康復累計36500人,居全國前列。
推進參保擴面,工傷保險安全網越鋪越廣。山東錨定推進職業人群全覆蓋的目標,抓好重點人群參保。聚焦農民工群體。先后開展建筑業農民工參保“平安計劃”、“平安計劃”二期、“同舟計劃”等行動,推進完善適合工程建設項目參保的繳費方式,實現按建設項目參加工傷保險全覆蓋。推進基層快遞網點優先參加工傷保險,將超齡人員、實習學生、家政人員等4類特定從業人員納入工傷保障范圍。
提升保障水平,山東錨定讓人民群眾生活越來越好的目標,持續提升工傷保險待遇水平,提高工傷保險基金防風險能力。補償水平不斷提升。連續19年調整三項定期待遇(1—4級工傷職工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和工亡職工供養親屬撫恤金),其中傷殘津貼月人均達到3960元,較20年前增長6.6倍。持續提升傷殘待遇、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有力保障工傷職工和工亡職工近親屬基本生活。截至5月底,全省工傷保險待遇領取人數累計達到212萬人次。基金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工傷保險基金收支規模大幅增長,2023年工傷保險基金收入約86億元,比2003年增長了37倍;支出75億元,增長了43倍。風險防控持續加強。堅持“人防、制防、技防、群防”相結合,將工傷保險事中管控規則嵌入系統,切實提升基金風險防控能力,守護好工傷職工的保命錢。
優化管理服務,山東錨定“放管服”目標,持續優化經辦服務,暢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全省統一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待遇支付等工作流程、時限要求、文書樣式,為參保人員和工傷職工提供統一規范服務。全面精簡申請材料,大幅壓縮辦理時限,開通勞動能力鑒定綠色通道,方便了用人單位和工傷職工。其中,工傷認定材料壓減60%,時限壓縮近50%,全省累計認定工傷約126萬人次。按照“智慧人社”信息系統建設總體要求,推進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待遇支付業務協同辦理,實現工傷認定結論共享共用,全面推進工傷醫療費聯網結算和工傷職工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傷保險信息化水平實現新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