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于婉凝
6月26日,深圳市越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越疆科技”)由國泰君安國際和農銀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將目光投向了港股市場,擬沖刺“協作機器人第一股”。
近三年連續虧損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就在今年4月,中金公司披露了關于越疆科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工作進展情況報告(第五期),其中提到,越疆科技擬申報科創板IPO。
其實,早在2023年1月19日,中國證監會官網已顯示,越疆科技進入深圳證監局上市輔導備案程序;同年1月20日,中金公司官網輔導項目一欄發布公告,越疆科技正接受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輔導協議簽署時間為2023年1月18日,預計2023年4月至5月結束上市輔導工作流程。
越疆科技是否還會繼續沖刺A股?公司是否還有登陸科創板的計劃?7月2日下午,經濟導報記者多次撥打公司官網披露的聯系電話,但一直被語音提示,“您撥打的電話正忙,請稍后再撥。”
“為進一步拓展我們的全球業務,并考慮到港交所能夠為公司提供獲取境外資本及吸收各類境外的國際化平臺,本公司于2024年上半年自愿決定尋求在港交所上市。”越疆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
但從財務數據來看,越疆科技近三年連續虧損。2021年至2023年,越疆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1.74億元、2.41億元和2.8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4175.6萬元、-5247.7萬元和-1.03億元。
對于業績的虧損,越疆科技歸因于研發開支較高和銷售及營銷費用較高等。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近三年銷售及營銷費用均高于同期的研發開支。
具體來看,2021年至2023年,越疆科技的研發開支分別為4687.3萬元、5205.4萬元、7052.7萬元,分別占同年總收入的26.9%、21.6%及24.6%;同期,公司的銷售及分銷開支分別為6363萬元、8927.4萬元、1.27億元,分別占同年總收入的36.5%、37.0%及44.4%。
越疆科技方面表示,銷售及分銷開支增長的主要原因系公司加強銷售及營銷工作,特別是與2023年海外業務擴張有關的工作。由于公司仍處于商業化的相對早期階段,公司預期將繼續投入大量資源用于銷售及營銷活動,以加強滲透并提高市場知名度。
作為一家技術密集型企業,越疆科技研發費用低于營銷費用是否合理?7月2日下午,經濟導報記者多次嘗試聯系越疆科技,至截稿未獲對方回應。

多位高管畢業于山東大學
公開資料顯示,越疆科技成立于2015年7月,公司主要從事協作機器人的設計、開發、制造及商業化。越疆科技總部位于深圳,公司在深圳、上海、青島設有三大研發中心,依托山東生產基地,布點全球銷售網絡。
在協作機器人領域,越疆科技處于優勢地位。據灼識咨詢報告,按2023年的出貨量計算,公司在全球協作機器人行業中排名前二,并在中國所有協作機器人公司中排名第一,全球市場份額為13.0%。
據招股書,2015年7月,劉培超、郎需林、吳志文、趙曉東、徐寶騰及陳慶良注冊成立越疆科技,注冊資本500萬元。其中,劉培超持股75%,為第一大股東。在公司成立4個月后,即2015年11月,為投入更多時間于其他業務,趙曉東及徐寶騰分別向劉培超轉讓各自持有的公司全部股權,退出公司。
如今,37歲的劉培超仍是越疆科技的掌舵人,目前擔任公司董事長、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本次IPO前,劉培超控制越疆科技股東大會31.08%的投票權,為公司控股股東。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越疆科技的創始團隊與高管團隊中,匯聚了多位來自山東大學的校友。招股書披露,劉培超本科、碩士均畢業于山東大學,公司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兼首席科學家郎需林本科、碩士均就讀于山東大學,公司副總經理劉主福本科畢業于山東大學,研發總監兼副總經理姜宇則碩士畢業于山東大學。
企查查提供的信息顯示,成立至今,越疆科技已完成了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深創投、前海母基金、中網投、中金資本等知名機構,公司最近一次D+輪投資發生在2022年,投后估值為35.31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