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近年來,山東著力培育壯大新動能,先進制造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不斷向價值鏈的中高端邁進。對于企業來說,提高價值鏈并不完全等同于搶占產業上下游的利潤;很多時候,與下游企業、消費者“共享”利潤,恰恰能邁向價值鏈的中高端。
與此同時,新動能的壯大離不開良好的創新環境,目前山東很多制造業企業距技術前沿還有一定距離。從頂層設計上說,需要打造一個良好的產學研轉化體系;從微觀角度講,企業更需要把握產業未來發展方向,緊跟技術前沿,力爭盡快將前沿技術進行產業化落地。
賦能下游,提升價值鏈
在談到提升價值鏈時,不少人認為,在產業鏈上的哪個環節獲得的利潤最大,就說明這個環節在價值鏈上的位置最高。持此觀點者認為,一些國際奢侈品品牌多以國內、東南亞等地企業代工,定價權卻牢牢掌握在品牌方手里,或者說品牌維護與產品設計環節才處于這條價值鏈上的最高端。
不過上述觀點并不太適用于制造業,尤其是山東制造業,后者目前正從勞動密集型產業,轉變為技術、知識和品牌密集型產業,而且還致力于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事實上,在制造業這個更為復雜的價值鏈上,某一環節利潤的高低的確不能如實反映該環節在價值鏈上的位置。經濟導報記者曾在采訪中獲悉一個案例:有一家飼料廠開發出油膜包裹顆粒飼料的新生產工藝,但生產設備卻滿足不了工藝要求。于是,該飼料廠就向某工業機器人生產商提出要求,后者馬上重新設計了生產線上的機器人,通過噴涂的方法實現了該生產工藝,滿足了飼料廠的需求。
后來,該新產品得到市場認可,飼料廠獲得了更大的利潤。但按照價值鏈分析,這主要是機器人生產商通過創新賦能下游飼料廠,創造了企業的價值,繼而提升了產業鏈價值。
通過賦能下游來提升價值鏈的案例,也不僅僅出現在制造業中。大家耳熟能詳的各大電商平臺,其價值鏈的提升,就是通過賦能平臺上的各個網店、為這些網店帶來流量而實現的;如果單純用利潤來分析,平臺的利潤率恐怕遠不如運營良好的網店。
總之,價值鏈的提升并不一定是“零和游戲”。在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多個領域,通過對下游客戶的“賦能”、提升下游客戶的利潤,更能提升價值鏈。
讓前沿技術成為產業未來
如何才能“賦能”下游客戶?顯而易見,只有堅持創新,時刻走在產業前沿,才能帶動鏈條上的其他企業共同發展。
對于制造業來說,就是做強做優先進制造業,并且將技術創新作為制造業發展的核心動力。
然而對于企業來說,技術創新談何容易。經濟導報記者曾留意過不少制造業企業,發現很多企業的工程師平日忙于維護設備,甚少查閱行業論文,了解國際專業網站的更是少之又少。這說明我們企業的技術儲備距世界一流尚有一定距離。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還是產學研三者的脫節:企業買不到先進的技術,研究機構把握不準產業的發展方向,而高校專家教授的成果也很難產業化。
令人欣慰的是,山東有不少企業主動尋求先進技術,并成功實現成果產業化。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發出了“光學硅”晶圓生長的技術成果,山東某企業得知后,立刻聯系到項目負責人,投入重金將相關技術成果產業化。后來,這位項目負責人還憑技術入股,成為該企業董事會成員;這家企業也成為世界一流的“光學硅”晶圓供應商;而“光學硅”及相關的集成光電技術,更被公認將取代硅基集成電路,成為未來芯片領域的主流。
此外,經濟導報記者還采訪過一家軟件企業,他們將自家產品開源,并大力投入開源社區建設,此舉吸引了全世界頂尖的程序員。通過建設開源社區的方式,公司完善了產品,現在該公司的產品距世界頂尖僅一步之遙。
在產學研結合方面,專家還給出了不少其他建議,如鼓勵企業大膽購買前沿技術,允許高校專家短期赴企業任職,從頂層設計開始,搭建一個技術成果轉化平臺,讓企業和技術方在平臺上交流。
總之,隨著技術發展的加速,以及全球競爭的加劇,山東制造業不應僅滿足于完善現有技術、提升生產效率,還應緊跟世界最新技術成果,將前沿技術迅速產業化,繼而引領制造業的未來,這才是邁向價值鏈中高端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