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 楊佳琪
6月25日,煙臺大地牧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地牧業”)發布關于簽署終止輔導協議的公告,這意味著進入輔導期近一年半后,大地牧業的IPO計劃按下了停止鍵。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大地牧業主要從事種雞養殖、幼苗孵化和銷售業務。2017年9月在新三板掛牌,2020年5月15日進行了IPO輔導備案,后與開源證券簽署了IPO輔導協議,將上市目標定為北交所。但或許由于近四年連續虧損,大地牧業終止了IPO計劃。
兩度終止輔導備案
“根據公司戰略發展需要,經與輔導機構開源證券友好協商,雙方一致同意解除輔導協議。”大地牧業方面介紹,雙方于2024年6月18日簽署了提前終止輔導協議,開源證券于當日向山東證監局報送了終止輔導備案的申請資料,于6月24日被確認終止。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大地牧業2022年12月8日與開源證券簽署了IPO輔導協議,2022年12月15日向山東證監局報送了上市的輔導備案材料,并于當日被受理,大地牧業就此進入輔導期。
公開資料顯示,大地牧業成立于2008年1月,公司位于煙臺海陽市,2017年9月在新三板掛牌,目前處于新三板創新層,公司控股股東為叢穎睿,實際控制人為叢穎睿和叢桂海。
據介紹,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積累,大地牧業先后掌握了父母代肉種雞籠養及配套技術與傳染病防治技術,公司培育的商品代肉雞雛雞具有體態均勻度好、育雛育成的成活率高等優勢。公司采用經銷與直銷相結合的方式為客戶提供各類雛雞幼苗,從而獲得收入、利潤和現金流。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這并非大地牧業首度謀求上市。早在2020年5月14日,大地牧業便與世紀證券簽訂輔導協議,5月15日其向山東證監局報送了輔導備案登記材料并獲受理。彼時,大地牧業的上市目的地并未公開。
時隔兩年,2022年9月27日,大地牧業補發一則關于終止輔導備案的提示性公告稱,基于戰略規劃安排及發展需要,公司與輔導機構世紀證券簽署北交所上市輔導終止協議。至此,該公司與世紀證券“分道揚鑣”。
為了解終止輔導的原因及后續計劃,經濟導報記者6月27日致電大地牧業,但其公布的董事會秘書聯系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連續四年虧損
據了解,2023年我國肉雞消費水平顯著提升,產量大幅增長,但由于供給明顯大于需求,市場行情持續低迷,產業鏈利潤水平整體偏低。
根據農業農村部對肉雞養殖戶月度定點跟蹤監測數據及中國畜牧業協會監測數據,2023年肉雞(包括白羽、黃羽和小型白羽肉雞)總出欄數量130.22億只,較2022年增加11.65億只,增幅9.83%;肉雞總產量為2152.36萬噸,較2022年增加240.69萬噸,增幅12.59%。
最新披露的年報顯示,2023年大地牧業營業收入2.40億元,比上年增長了0.34億元,同比增長了16.33%;歸屬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604.48萬元,同比減虧1428.35萬元。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大地牧業2023年上半年營收和凈利還都保持著增長態勢,歸屬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到了717.79萬元,這也意味著大地牧業2023年下半年虧損了3300多萬元。
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是大地牧業的業績巔峰。2017年到2019年,大地牧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05億元、4.65億元、6.95億元;歸母凈利潤為-7100.17元、6299.32萬元、11884.90萬元。由于行業景氣度較高,主要產品價格大幅增長等原因,大地牧業2019年達到了近幾年最好的業績水平。
不過,2020年到2022年,大地牧業營業收入持續下降,分別為2.16億元、2.15億元、2.06億元,同比分別下降68.70%、0.27%、4.17%;歸屬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更是出現虧損,分別為-4011.73萬元、-3779.10萬元、-4032.82萬元。到了2023年,大地牧業營業收入、歸屬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有所增長,但是業績仍持續虧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