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戚晨
京東MALL山東首店年內試營業,山姆會員店山東首店預計下半年開工,王府井集團在青島多子布局,統一銀座“易主”仲家匯……2024年以來,山東以濟南、青島兩地為首,零售行業不斷有“大動作”。
“煥新”更具發展空間
實體商業與消費者的關系正在經歷一場深刻變革,消費者對實體商業體驗的期待值發生了結構性變化,轉向更為個性化、情境化的互動模式。
經濟導報記者在走訪調研中了解到,2024年3月1日,京東MALL在青島卓悅里開工,致力于構建以前沿科技與智慧生活產品為核心的“京東MALL品質生活圈”,打造消費者必逛、必玩、必打卡的科技購物新地標。5月27日,青島山姆會員商店項目正式簽約,山東首家山姆會員商店落戶青島濱海,作為全球知名的會員制倉儲式超市,其獨特的會員制度和購物體驗吸引了大量忠實會員。近期,圍繞“跨城市聯動、微度假新理念、城市級新地標、潮奢型新消費、有機健康新生活”的整體定位,王府井集團在青島連落三子加緊布局。
山東本地“老玩家”統一銀座“易主”仲家匯,而仲家匯的下一步目標是“依托在濟南的成熟模式,代表山東零售品牌走向全省乃至全國”。

“于消費者而言,如今的實體商業空間,需要消費者能去探索、體驗與表達生活方式,不單純為了購物。所以很多零售業商超在不斷打破邊界,將購物融入城市漫步、文化探索、社交互動等多元情境之中。”中國品牌戰略營銷研究院副院長李放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現在眾多零售行業品牌落戶,更多要依靠訂單驅動、市場驅動、消費者驅動,要更近距離、更貼近市場和消費者,才能跟得上市場的節奏。

主動求變,山東零售業也在不斷迎新。一位山東零售業的資深從業者劉曉晴介紹,沃爾瑪旗下山姆會員商店的選址標準都極為嚴苛,既要滿足便捷的交通條件,還要覆蓋一定數量及消費能力的客群。“以常住人口突破千萬的青島市來看,202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18.9億元,同比增長7.3%,僅次于北京,為‘北方社消第二城’,極具區位優勢和消費潛力。”劉曉晴認為,未來,隨著都市圈交通一體化進程提速,萊青高速、膠濟快速通道以及濰宿高鐵青島連接線等高速高鐵項目加快建設,青島山姆店還將作為中國北方最大門店輻射整個山東半島。
更加注重服務與體驗
2024年以來,許昌胖東來超市成為零售行業的明星企業,引起廣泛關注。胖東來超市一直被網友稱為“商超界的5A景區”,因此也有不少消費者希望胖東來超市能來本地開店。

“消費者紛紛請求胖東來走出河南,開到全國各地去,更有消費者到河南旅游只為一睹傳說中的胖東來真容;另一方面,在企業文化上,胖東來的員工福利、薪資水平等為互聯網貢獻了不少話題和熱度。”李放分析,除了與其他大型商超一樣有著豐富的商品選擇外,胖東來周到的服務是網友交口稱贊的焦點。比如,擔心消費者看不清楚,特意在貨架旁擺放了放大鏡;提供7種類型的購物車以滿足不同人群需求;擔心顧客手部干燥、搓不開購物袋,因此配備了濕手器;甚至在商品價格標簽上注明了產品的進貨、采購價、毛利率等關鍵信息。
更加注重服務與體驗,成為零售業企業的轉型方式之一。
作為山東零售業的領頭羊,重新出發的銀座集團推出了“煥新”計劃。2024年,年輕力是銀座集團商業項目的關鍵詞。經濟導報記者在走訪中看到,在商品結構調整上,銀座正加大向網紅品、時尚新品轉型,大力吸引年輕客群。銀座濟南全運村超市是銀座集團打造的首家高端精致生活超市,調改之后充滿“煙火氣”的購物氛圍讓消費者重回線下。
“銀座全運村店對商品進行了全新布局,打造精釀啤酒小館,散裝啤酒和包裝啤酒同時展示,消費者可在小館內品酒、小憩。這里還打造了濟南東部最全的進口威士忌集合超市店;新增了恒溫酒窖,豐富進口紅酒品牌,通過引進名莊酒提升整個店的檔次,打造濟南東部最有品質的紅酒集合超市。”銀座全運村店店員向經濟導報記者介紹,這些“煥新”之舉不僅吸引了新的品牌入駐,更實力圈粉年輕客群,開拓了發展空間。

“將來零售業的價值還是要扎根實體經濟、服務實體經濟。”在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院長李鳴濤看來,商超要做的是為消費者“選品”,并在此基礎上做好品控、供應鏈,提高服務能力,也就是說,“連接粉絲”的能力將成為零售業最核心的價值。
重新洗牌不是壞事
2024年剛過半,已經有包括羅森、仲家匯、十足便利店在內的三家便利店品牌搶灘濟南零售市場。具體來看,仲家匯計劃兩年內在濟南新開400多家門店;羅森計劃在山東新開1000家門店,作為其在華實現“2025年萬店”戰略目標的關鍵一環;十足便利店則計劃在山東新開2000家門店,包含濟南的600家門店。
事實上,濟南并不是在今年突然成為各大便利店品牌眼中的“香餑餑”。憑借其潛在的市場增長機會和開放的營商環境,濟南一直是便利店品牌的必爭之地。
濟南市商務局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濟南全市品牌連鎖便利店數量超過1250家。其中既有相繼入局的便利蜂、7-ELEVEn、羅森等外來品牌,也有宜快宜慢、橙子便利、統一銀座、利群便利店等“老玩家”。
近日,山東省商務廳副廳長張型成在商務部專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山東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開局良好,帶動消費市場持續向好。今年1—5月,山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6%。
“會員超市、便利店、生鮮超市、折扣超市、社區團購……不同類型的零售新業態涌現,越便利越會促進消費者對‘品質’的回歸,‘商品力’是零售業永遠的核心競爭力。超市的定位正在從一站購足向滿足特定人群對品質生活的特定要求轉變,可以說已經重新洗牌了。”在銀座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長馬云鵬看來,傳統百貨想活下去并且活得好,必須有效推進填空白、補短板、強弱項,形成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

李放認為,重新洗牌不是壞事,可以理解為商業迭代或者商業創新,就像當年大賣場逐步取代傳統百貨那樣,大賣場也有入市、成長、成熟、退出的生命周期,是正常的變化。
“傳統商超如果找對了路,未來的商業版圖上仍將有它們的一席之地。”在濟南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征看來,現在山東零售業商業網點增多,分布更加均勻,便利店、小型超市分流了部分客流,零售業大品牌商超如果要生根立足,必須細水長流、打造品牌,更要創新,從而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